鐵馬金戈

第482章 蔣介石的心事(1/2)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紅軍5個主力軍團以及中央、軍委縱隊共8.6萬人踏上了英勇悲壯的長征之路。

    陳濟棠為做給蔣介石看,也為防止紅軍在粵北停留,或真的從粵北進入廣東腹地建立根據地,頻頻調兵遣將予以防堵:

    令餘漢謀派出兩個師一路尾追紅軍;將駐廣州花縣的警衛旅用火車和汽車急運至粵北仁化,搶占沿途諸要點,並廣築工事;將自己的行營前移至粵北曲江,坐鎮指揮。

    但這些都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

    紅軍過粵北期間,陳濟棠給前方一線部隊明確的任務是“保境安民”;規定的戰場紀律是“敵不向我開槍不準射擊;敵不向我攻擊不準出擊”。

    陳濟棠警衛旅為做到“不與紅軍打仗”,還將中校團副郭士槐等一些與共產黨有仇的人借故留在了後方。

    從10月14日傍晚到18日傍晚,集結在於都境內的中央主力紅軍和中央野戰縱隊渡過長征第一河——於都河,向粵北突圍轉移。

    陳濟棠按照“秘密協議”,給紅軍讓出了一條寬40華裏的通道。這樣,使紅軍較為順利地突破了蔣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鎖線,進入粵北南雄境內。

    蔣介石得知消息後,即令陳濟棠等人在粵北組織第二道封鎖線給予阻截。

    陳濟棠令部下到仁化、樂晶、汝城附近設防,但下屬軍官同時也得到命令:“讓出紅軍西進道路。”

    10月27日,紅軍下達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命令。同樣沒有經過激烈的戰鬥,紅軍於11月4日又順利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

    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再次頒布緊急“堵剿”電令,在第三道封鎖線上修築了數百座碉堡,加強防堵。

    在這個過程中,紅軍認真執行“秘密協議”,不入廣東腹地,隻沿粵北西進。

    於是,紅軍一路未遇粵方頑強阻截,又突破了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

    蔣介石的計劃一次次落空,部署一次次被打亂,他終於覺察到自己算計陳濟棠不成,反被陳濟棠狠狠“耍”了一把。

    蔣介石不禁惱羞成怒,親自給陳濟棠擬寫了一份措辭嚴厲的電報:

    “此次按兵不動,任由共匪西竄,不予截擊,貽我國民革命軍以千秋萬世之汙點。著即集中兵力27個團,位於藍山、嘉禾、臨武之間堵截,以贖前衍。否則,本委員長執法以繩。”

    陳濟棠害怕日後難以逃脫責任,為了不留下任何把柄,急忙銷毀了與紅軍談判的文件記錄。

    他同時命令葉肇、李漢魂和李振球等師分頭尾追紅軍進入湖南。但他們的先頭部隊距離紅軍總有一二天路程。

    而且,陳濟棠各部追至藍山後,便都立即撤回到廣東防區。

    陳濟棠部對紅軍的這種追堵,被國民黨南昌行營第一廳中將副廳長、蔣介石侍從室主任晏道剛喻之為“敲梆式的堵擊,送行式的追擊”。

    紅軍進入湘南後,進行了革命宣傳和組織工作,成立宜章縣蘇維埃政府,建立赤衛隊,釋放被國民黨反動派關押的革命者和無辜的群眾,把沒收土豪劣紳的財物分給窮苦群眾。

    紅軍的行動,鼓舞了湘南地區人民的革命鬥爭。

    他們主動為紅軍送糧、帶路、照顧傷病員,還有四五百名窮苦的青壯年自願參加了紅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