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482章 蔣介石的心事(2/2)

    特別是茶園、黃茅、桃花壟等地的地下黨員和貧苦農民,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和照料紅軍留下的幾百名傷病員。

    這些傷病員痊愈後,同當地的紅軍遊擊隊一起,堅持了三年的遊擊戰爭。

    中央紅軍在通過國民黨軍第三道封鎖線時,蔣介石已判明紅軍西進的戰略企圖。

    蔣介石於11月12日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原“圍剿”中央蘇區的西路軍和北路軍中薛嶽、周渾元兩部共16個師77個團,專事“追剿”中央紅軍主力。

    令陳濟棠部4個師北進粵湘桂邊進行截擊。

    令廣西(桂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白崇禧以5個師控製灌陽、興安、全州至黃沙河一線。

    令貴州省“剿共”總指揮王家烈派有力部隊到湘黔邊堵截。

    蔣介石此舉目的是企圖將紅軍殲滅於湘江、漓水以東地區。

    13日,何鍵發布了“追剿”計劃,將所屬部隊編為五路“追剿”軍。

    劉建緒任第一路軍司令,其主力集結於黃沙河附近,與桂軍協同,堵擊紅軍西進,並以一部兵力沿湘江碉堡線布防。

    薛嶽任第二路軍司令,其主力集結於零陵附近地區,與第一、第三路軍聯係,堵截紅軍北進和西進。

    周渾元任第三路軍司令,繼續向道縣前進,而後與第一、第二路軍及桂軍聯絡,截擊紅軍。

    李雲傑任第四路軍司令,與第三路軍聯絡,經嘉禾向寧遠及其以南地區尾追紅軍。

    李韞珩(李抱冰)任第五路軍司令,與第四路軍及粵軍聯絡,經臨武、水口(今江華)、永明(今江永),尾追紅軍,並以航空兵實施偵察和轟炸。

    國民黨五路“追剿”軍和粵、桂軍雖有25個師的兵力,但他們之間矛盾重重,各有打算。

    其中何鍵的湘軍行動比較積極。

    蔣介石的嫡係薛嶽、周渾元兩部雖然裝備好,戰鬥力比較強,而何鍵卻對其指揮不靈。

    粵、桂兩軍則在其邊境防堵,隻求自保。

    湘南地區,共產黨的影響較大,群眾基礎較好,國民黨軍力量不強,已屬於無堡壘地域,便於紅軍機動作戰。

    毛主席曾建議,乘各路敵軍正在調動之際,薛、周兩部尚未靠攏之時,組織力量進行反擊,來一個回馬槍,尋殲敵一路或一部,以扭轉戰局,變被動為主動。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也建議:“以三軍團迅速向湘潭、寧鄉、益陽挺進,威脅長沙,在靈活機動中抓住戰機消滅敵軍小股,迫使蔣軍改變部署,阻擊、牽製敵人;同時我中央率領其他兵團,進占漵浦、辰溪、沅陵一帶,迅速發動群眾創造戰場,創造根據地,粉碎敵軍進攻。否則,將被迫經過湘桂邊之西延山脈,同桂軍作戰,其後果是不利的。”

    但是,博古、李德“根本忘記了紅軍的戰略轉變將遇到敵人嚴重的反對,忘記了紅軍在長途運動中,將要同所有追堵截擊的敵人作許多艱苦的決鬥,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們拒絕了毛澤東、彭德懷的建議,一味向西退卻,消極避戰,以致喪失了紅軍在湘南殲敵的良機,為後來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造成了被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