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1/2)

    紅日從東邊天際間緩緩升起,映得運河如同一條閃著金光的飄帶,遠處的江都城在朝霞中絢麗變幻。

    “天德,我們會幾時到得這揚州江都城?”劉玄順口問道,沒有聽到答複,他猛然間意識到,徐天德、常豫春、符友德、封國勝四人留在浙東,繼續編練平賊軍,身邊隻剩下韓振聽用,而此時應該已經到江都發滾單去了。

    身邊沒人用不代表關東劉府上沒有人用。當年劉玄初陣,有十二位自小長大的好友相從,以具裝甲騎陷陣高麗軍時,此十二人跟隨左右,號為十二驍勇。也有好事者,加上劉玄,戲稱他們為關東十三太保。

    這十二人,除了徐天德、常豫春、符友德、封國勝外,還有鄧遇、湯鼎誠、蘭瑜、黎文忠、楊越彬、劉金堂、李續斌、薑忠源八位。鄧、湯、蘭、黎四人跟徐天德四人一樣,都是劉府收養的遺孤子。劉仁轉任多地,帶過的部眾數以萬計,其中有不少人或陣亡或病故,留下的遺孤都被他好生善待。

    而楊、劉、李、薑四人卻是同鄉部眾子弟。劉家起家淮西,後巡鎮九邊,軍中不少老部眾皆是淮西同鄉。後劉仁又與淮西大戶李家結親,又有不少同鄉來關東投奔。這些人不僅是老部眾,更是同鄉,深受信任。他們的子弟,也跟劉家子侄一般,楊、劉、李、薑也是與劉玄自小交好。

    劉玄早就去了信,求父親將鄧、湯、蘭、黎、楊、劉、李、薑八人或調至浙東,或調來自己聽用。劉仁已經回信,鄧、湯、蘭、黎四人會在京師等劉玄,楊、劉、李、薑四人則跟第二批關東支援的軍官徑直去浙東。

    劉家在五軍府的關係,運作二三十個軍官是小意思。再說了,浙東陸師怎麽個渣樣,經此一役,已經原形畢露。海賊奔襲數百裏,各州縣守軍皆惶恐不可終日,連個報信的人都沒有,何等不堪!聽說軍機領班薑老將軍接到傳報後,氣得差點暈死過去。回頭上奏聖上,把兩浙兵馬從丁居勝往下全部罵得狗血淋頭,然後給了丁居勝一個降三級留任的處分,其餘州縣使尉不等,這還是實在沒有人願意去兩浙這個大坑裏給別人擦屁股。

    浙東陸師沒有堪用之人,隻能外調,既然如此,調些熟悉能用的又怎麽了?誰要是再說三道四,不用劉家出來辯護,五軍府都能把他噴濕了。

    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韓振回來了,稟告道:“回四郎,揚州府、江都縣、兩淮鹽司在城外驛站設宴,為眾人接風。這裏還有兩淮鹽司林老爺的書信。”

    劉玄打開一看,林老爺在信裏說,先謝過狀元郎願意為他把脈診治,以及薛蟠帶來的薛家的問候。地方有司中午設宴,他抱恙就不去湊熱鬧了,隻在晚上設家宴款待劉玄和薛蟠兩人。正好林家在城外有座園子,就在運河邊上,屆時請劉玄和薛蟠直接過去就好。

    吃過揚州知府、江都知縣、兩淮都鹽轉運副使合請的午宴,做過了官麵文章,劉玄在驛館裏休息了一下,拿起韓振收集的有關兩淮鹽司和林如海林老爺的訊息,細細看了起來。

    兩淮鹽司全稱叫做提舉兩淮都鹽轉運使司,負責淮東沿海鹽場出產、驗收、存放、轉運等職。國朝還有京畿、閩浙、兩廣、西川、湖廣、陝甘等六處鹽司。原本兩淮鹽舉足輕重,但前周大興鹽政新法,除了兩淮,還有京畿長蘆大清河、關東營口、嶺東萊蕪、浙東秀州、閩海福寧、兩廣潮惠高雷瓊等地都成了海鹽大產之地。內地又有西川和湖廣鹽井,河東、北地、賀蘭等處的鹽池,更甚者青唐還有大鹽湖。大行曬鹽、洗鹽等產鹽新法,產出劇增,兩淮反倒沒有那麽重要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