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1/2)

    “蟠哥兒,上海縣的紗廠和織布廠建得如何?”坐在順水東下的船上,劉玄開口問道。這次轉道金陵,隻有孫傳嗣跟來了,李公亮押著大隊先去揚州等著。前兩日,孫傳嗣跟南都留後刑曹以及金陵府清點交接官犯,徹夜忙碌,這會得閑先去休息了。現在船艙裏隻有劉玄和薛蟠兩人。

    聽劉玄問起這個,剛才還有鬱鬱不樂的薛蟠來了精神,“已經好了大半,明天開春應該可以開工了,老爺今年囤積了不少棉花,就等著大幹一場。這都多虧了四郎介紹的那位宋博士,還有他的三位同僚,真是個人才,居然能想出那麽巧的法子,造出那麽厲害的機子來。對,按照四郎和宋博士的叫法,應該叫機器。”

    “機,《說文》有曰‘主發謂之機’,《後漢書》有‘施關發機’之說。而莊周更有曰‘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實為天地萬物之所由。器,《易經》有曰,‘形乃謂之器’,老子更有曰‘天下神器’,是為國之大器。合在一起便是秉天地萬物所發所由的國之重器。”

    薛蟠臉上的表情應該是在說,我聽到了什麽?到底什麽意思?還能不能一起聊天了?

    劉玄猛地愣了一下,發覺坐在對麵的隻是自己的大舅哥,不是孫傳嗣、李公亮等人,便尷尬地笑了笑,說道:“蟠哥兒,你繼續說。”

    “好咧。”薛蟠又恢複精神了,終於換我說了。

    “宋博士和他的三個同僚發明了大小騾機,還有飛梭機。老爺花重金在金陵府、南直隸遍請了數十位能工巧匠,終於把四位博士畫在紙上的機子都給做出來了。然後在上海縣城外,尋了河汊之地,塞道積水,再修渠溝,引水自高而低卷流而下。渠溝上再修了四座機房,裝了八座大騾機,二十張聯排飛梭機。”

    “另在其它平坦處,修建了兩座工場,一座是紗廠,一座是織廠,遍置小騾機和單體飛梭機,部分以牛馬畜力驅動,部分以腳蹬驅動。老爺和宋博士初步算過,要是這兩處工場和四座機房全力開工,隻要棉花跟得上,每月可產紗線一千七百五十擔,兩尺二寸的寬幅布十萬匹,據說超過了鬆江州一年的產出,端是嚇人。”

    薛蟠越說越興奮,因為這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老爺說了,待到這幾處紗廠織廠大興之後,他決計未來薛家兩三年側重建紗廠,廣置大小騾機,遍收南直隸的江花、淮花,還有湖廣的湖花,中原的豫花等各處棉花。再大造腳踏驅動的寬幅織布機,賒給鬆江州及附近州縣的民家。此機易操作,民婦隻需簡單指點,便可在家織布。屆時我薛家供紗收布,饋以工錢,再從工錢中抵扣織機錢。如此一來,我薛家用不了幾年,就能成為國朝頂尖的紗布大戶。”

    劉玄聽得目瞪口呆,想不到自己的嶽父,做起生意來,比自己考科舉還要厲害。他多少知道些經濟之學,知道這織布上端是紗線,隻有棉花沒有紗線,你再多的織機也沒用。而織布比紡紗要繁瑣,耗費的人力要更多,幾乎是一張機需要一個人,薛家省得去養那麽多織工,幹脆大批量製造織布機,賒給百姓。隻要卡住紗線供應,薛家在其中就能上下把控。

    唯獨可慮的是被搶了生意的其它織戶會生事。劉玄巡察浙東這麽多州縣,刷了那麽多案卷,也算是知悉地方事務,下麵的那些醃臢勾當都知道些。

    蘇常等南直隸州縣,是有不少手工紡紗織布戶,將來肯定是比不過薛家這等規模的,會被衝擊得七零八落,屆時隻要有心人煽動,定有禍端。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這些手工戶大部都集中在蘇常某幾縣的縣城市鎮裏,完全可以從其它州縣開始。勾連族老鄉老,一村一裏的賒給,屆時整鎮整鄉都是薛家的織戶,誰要是還敢來生事,那就真的是找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