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潛規則

第二章 與領導相處並不難(5/5)

    所以,你先要站在上司的立場上想問題。

    這種換位思考是必要的,隻有你站在上司立場上,才能看到對事件的更高一層反應。

    他讓你做的,是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

    為什麽要做,為什麽找你做,你的同事會有什麽看法?

    你上司的同僚會有什麽看法?

    在公司裏會有什麽反響?

    這些問題你從前不會想,可卻是你上司每都在考慮的。

    這就是為什麽他會當上司,而你沒有當的原因。

    許多職場人的問題就出在這裏,不想太累,不想思考,上司命令什麽就做什麽。

    如果真的隻想這樣,那你的職場之路就是永遠呆在底層做職員,看著比你晚進的人慢慢升職。

    倘若你站在上司的立場上,把整個問題想清楚,你就知道,他為什麽要命令你做,這件事情對你上司有多重要,這件事情是不是可以推脫的。

    這是你接觸所有工作的前提,隨後你才可以對它做出判斷。

    站在自己立場做事

    當上司相信你,讓你做一些事情時,你的心裏必須有自己的算盤,別傻兮兮地什麽都做。

    你要站在上司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了解上司為什麽要做,能達到什麽目的,然後再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作出抉擇,有些做,有些推脫。

    選擇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去做,不符合利益的想法推脫。

    用做了的事情取悅上司,而不做的事情則讓上司知道,你已經完全盡力了。

    一般而言,當某件事情擺在麵前,你需要先站在上司的立場上考慮,如果這件事情對上司有好處、對你也有好處,那就放手去做。

    如果這件事情對上司有好處、對你卻不利,那就想法子推脫掉。

    你要明白,站在上司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絕不是要站在上司立場上做事情。

    上司做錯事情沒關係,他可能有自己的靠山,可你做錯事情卻沒人救你。

    所以不管怎麽樣,最後做事情的準則是以你的利益為重,一切都要對自己利。

    在職場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朋友,在這裏隻有利益關係,如果你在保證自己利益的同時,又順帶著給上司創造利益,那就創造了多贏的局麵。

    不要越級報告,這是危險的行為

    剛畢業不久的周,滿腔工作熱情,想法也很多,但是他的創意總是被頂頭上司槍斃。

    經過幾次挫折之後,他認為是上司對自己存在偏見。

    於是,有一次他把一個自鳴得意的方案私自送到老總的桌上,然後以為最高決策層會對自己的才華另眼相看。

    結果老總將他的報告按下不動,好像沒有這一回事一樣,另行啟用他所在的部門呈上的另一份方案。

    這一次,周覺得老總可能認為那份方案一般,於是又有一次,他花了兩個通宵,製作了一份上市方案,同樣悄悄送到老總的辦公室。

    這一次,他親眼看到老總連翻都沒有翻,徑自送回部門經理那裏,令其按常規程序辦。

    本來覺得他潛力不錯、準備今後著重培養他的部門經理從此真的對他“另眼相看”了。

    任何公司和組織的報告製度都是逐級的,因為我們每個員工都有直屬上司和頂頭上司。

    在工作中,越級報告意味若越過直屬上司,直接與頂頭上司報告你的看法或者主張。

    越級報告通常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會產生許多不良後果。

    高層主管一般都不會允許越級報告,對於越級報告一般會“退回原級處理”。

    對於高層主管來,他不可能不考慮中層主管的威信、情緒等因素,不能不維護整個管理階層的和諧局麵。

    況且,越級報告明顯是對主管不尊重的表現。

    這將直接影響到直屬上司與下屬之間的關係,因為這樣做將使得中層主管處於被動尷尬的局麵。

    高層主管也好,中層主管也好,直接主管也罷,都將難委你以重任。

    而如果身邊的同事們知道了,更有可能使你處於“裏外不是人”的境地。

    “坦率”的職場菜鳥會禁不住對上司的上司表忠心,在他們的腦海裏,他們都是領導,而且上麵人的權力明顯更大,所以會很自然地貼上去,了很多“忠心話”,就是違犯了一個新的遊戲規則——越級匯報。

    越級匯報在職場上是個大不敬的事,操作不當,不但直接得罪了上級,還很有可能給上級的上級留下負麵印象。

    即便你報告的內容是非常正確的,但是,你的確破壞了單位的正常運作程序,這會讓頂頭上司感到“頭疼”。

    即使你的越級報告得到成功,各級主管也會心存芥蒂,認為你對任何主管都可能采取同樣的行為。

    所以,非特殊情況下,不要越級報告。

    事實上,有些“狡猾”的老板們,喜歡下屬打報告,以這種非常渠道來了解手下人的想法。

    對於這種偏好的老板,你以為自己越級成功,那就錯了,你充其量是被利用了罷了。

    Ben是一家公司的部門中層,他的頂頭上司是分管副總。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兩人關係維護得還不錯,因為利益一致,所以目標與手段全都能統一在一起。

    Ben是新晉升的中層,鋒芒畢露,一心要在職場中嶄露頭角。

    所以,他對部門裏的同事管理相對較嚴格,從上下班時間到業務考核,全都不放過。

    當然,他這麽做並沒錯,是一個負責任的中層必須幹的。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別的部門不像他管得這麽嚴格,所以下屬們開始轉了風向,要把對他的不滿意轉訴到更高一層的領導那裏去。

    並且,不止是不滿意,工作上任何事也直接向上級領導匯報了,直接把他給架空了。

    恰好這分管副總也是個職場空降兵,剛從下麵的子公司裏調任上來,急於搞好人際關係,不管和誰都打得火熱。

    先是百般讚揚Ben,告訴Ben無論怎樣嚴厲對待下屬都是理所應當的,自己會力挺Ben的做法。

    可是等到那些下屬試著流露出對Ben管理方式的不滿意時,他又全盤接收,Ben這種管理方式屬於“用力過猛”,應該更“以人為本”。

    接下來,他以下屬的投訴意見再來控製Ben,溫和但又嚴肅地正告Ben,再這樣下去,人心會散掉,隊伍也會垮掉的——“我一直都在看著你,工作能力是沒有問題的,但管理方法一定要改善,你做了些什麽我全都知道,你一定要多和我溝通,也要多和部門同事們交流……”

    Ben聽了副總這番話後,知道完了。

    一是,部門裏的同事大半都經由他招聘進入公司的,自己於他們有恩,這些人現在居然在背後這樣告自己黑狀;二是,就沒見過一個像這副總似的高管,成和公司的一幫基層人員打成一片,偏聽偏信,時不時還把那些意見拎出來嚇唬一下自己。

    這樣的公司是典型的以辦公室政治為榮的地方,誰也待不長的。

    所以,他隻好閃人。

    一個正常的組織中,偶爾會出現越級報告、越級指揮應被視為常態,但要遵守“三角傳球”的原則,讓被跨越的層級也接收到同樣訊息。

    當發生緊急、重要的事情而必須向主管報告,但直屬主管正好不在,如果等到主管回來才報告的話,在實效上很可能已經不被允許。

    此時,部屬應該要往更上一層的主管報告,以盡速回應、避免誤事。

    但當直屬主管回來之後,部屬必須盡速向其“補報告”,使其掌握狀況,這便是“三角傳球”的涵義。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則是,部屬提出意見,經過與主管充分溝通、討論之後,仍然未被主管采納,如果部屬認為自己提出來的意見有其重要性,而主管未采納的原因可能是其思考上的盲點所致,此時,部屬可以越級向更高一層的主管報告。

    在這種情形中,部屬該注意的是必須先與主管溝通,溝通不成才能越級報告,並非凡事都直接找更高層主管而未讓直屬主管知道,否則,便違反了“三角傳球”的原則。

    老板的有些話你不能當真

    E的部門主管為了在上級麵前表現自己優秀的管理能力,經常對上級誇下海口,因此,各項開發任務往往要求在不可能完成的時間完成。

    接連幾次任務沒有準時完成,此項目的上級產生了不滿。

    E的主管靈機一動,采用了授權管理。

    當然,情況照舊,但是唯一改變的是E部門主管在企業內部授權給下屬員工。

    當下次項目會議召開的時候,E該部門主管在會議上詳細訴了自己部門所進行的管理創新,並且指出,在授權管理下,員工的積極性大幅度提高。

    但是,由於個別員工的組織性、紀律性、自覺性不強,造成項目整體延緩。

    於是,曾接受授權的E被當做“首席替罪羊”調離該部門,重新補充了一個新人進去。

    由於一個項目平均進行三到六個月,這個授權伎倆被充分使用,並且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領導的話你千萬不能全信,這就是職場的永恒真理。

    領導的有些話你大可不必當真,人家那麽一,你也就那麽一聽就得了。

    若是信了,你就是大傻瓜。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企業裏的謊言實在是很多。

    謊言的特征是,得花亂墜,但是,跟實際完全不符。

    基本上是歸,做歸做,甚至,的跟做的完全相反。

    以下四句好聽的話,你聽了最好多過過腦子,不要太較真。

    1“員工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如果你去采訪任何一家企業的老板,問他關於對員工的認識問題,他們都會斬釘截鐵地:“員工是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

    或者,“員工是企業的靈魂。”

    法各有不同,不過意思完全一致。

    在這個問題上,所有的老板和管理員有著驚人的一致。

    一個老板可能敢公開地承認自己偷稅漏稅,但是,他絕不敢承認自己不把員工當人。

    某公司的老總對辦公用品的管理非常嚴格,要求所有紙張必須雙麵使用;複寫紙必須用到不能用了才能扔掉;所有的文具必須以舊換新;冬嚴禁開空調,夏必須在氣溫達到0度以上,並且已經到達7月中旬,才可以開空調。

    如此嚴格的管理,使得辦公費用有所下降。

    公司裏有兩個新進的大學生,在工作上沒有任何錯誤;但是,根據他們上級主管的反映,他們的工作似乎不夠“積極、熱情”。

    在高層管理人員會議上,老總:“大學生現在有的是,不合適的馬上開掉!”

    於是,兩位大學生因為不能達到“積極、熱情”的標準而被解雇。

    如果搞一個資產排名,這些作為“最寶貴的財富”排名肯定在辦公用品的後麵。

    “我們要開誠布公”

    在公司會議上,慈祥、和藹、可親的上司經常會這樣:“大家請暢所欲言。”

    麵對一個個呆若木雞的會議僵屍,上司清楚地知道,員工是需要鼓勵的。

    當上司長篇大論完以後,如果僅僅隻有寥寥無幾的掌聲,對一些無能者來是不夠的。

    他們有大把的時間沒有地方用,好不容易有一個開會的機會,怎麽能不好好利用呢?

    於是,在員工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他們認為,需要員工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就聽明白了報告的所有內容,並提出一些“令人激動”的想法來。

    對發言者來,他們期待的“令人激動”想法包括:“這個思路太好了!我們公司又要賺大錢了!”

    “這個想法太偉大了!怎麽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呢?”

    “老大得太有道理,簡直到我們心坎兒上去了!”

    “我覺得老總得很有道理,我們一定會認真執行的!”

    如果這時候你站起來,對老板的觀點進行認真地總結和分析,那麽,你會發現:會議結束,報告仍然按照原樣遞交,而可憐的你,將麵臨什麽樣的命運呢,就要視你上司的胸懷而定了。

    老板“隨便談談”,你可千萬別隨便。

    發言之前最好多察言觀色一番,三思而後再言語。

    “失敗乃成功之母”

    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失敗能夠增長經驗,能夠加強記憶。

    如果你是營銷部門、開發部門的員工,你的上級一定會經常跟你們,要敢於失敗,要敢於冒險;對於按部就班的部門,比如財務部、生產部來,一切都有明確規定,冒險代表著失敗。

    但是,對於營銷部門和開發部門來,按部就班地工作,不可能有任何業績,隻有衝出去,不停地接觸新的信息,做不同的嚐試,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新的創意。

    道理是不錯,但是,上級一些常用的詞語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冒險。

    對任何一個人來,冒險,代表著有失敗的可能,甚至有很大的失敗可能。

    如果一件事情的成功率達995%,我們不能認為這是一個冒險,當一件事的成功率接近甚至少於50%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認為這是冒險。

    上級要求下屬多冒險有兩個好處,如果冒險成功了,他可以以領導者的身份獲得嘉獎;如果冒險失敗了,下屬就有個辮子落在他的手裏,每到初一、十五,他可以提一下下屬的失敗案例,分析一下失敗原因,並且樂在其中。

    如果你的上司讓你放心大膽地去冒險,你可千萬別太大膽,一定要在90%以上把握的基礎上去創新,美國有蘋果、之類的大公司敢於鼓勵失敗,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多少如此豪邁的企業。

    4“這事交給你了,放心去做吧”

    所謂的授權管理,就是工作任務和權力下放下去,讓下屬去做,以減輕管理者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這看上去非常合理。

    從一個企業的角度來,根據企業需要,設置了各種部門,根據各部門的工作情況,設置了各種崗位。

    從一個完美的角度來,如果各個崗位的工作都順利展開,企業就能良好地運行。

    但是,一個把授權當做經典管理方法的企業不是這樣。

    很明顯,那些把授權當做管理技巧在那裏推廣的企業,他們的崗位設置明顯地存在問題,下屬沒有事情幹,全部工作都是上級一個人在幹。

    問題是出在沒有授權,還是崗位責任設置不合理呢?

    作為這樣企業的員工,在授權活動進行之前,你並沒有十分的空閑。

    想想看,授權,授權,你被授予了哪些權?

    你有動用資金的權力嗎?

    你有調派人手的權力嗎?

    如果沒有的話,那麽,授權跟普通的下達任務有什麽不同呢?

    如果上級下達了一個長期任務,而你根本搞不清楚具體該怎麽做,如何衡量成功和失敗,大約需要多少時間,需要多少費用,總而言之,在你對項目怎麽辦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你也可以采取授權的方式,把這個含糊的包袱扔給你的下屬。

    切記一個原則,授權並不是真的要你把權力下放,而是要把責任下放。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

    領導或許也如此,每一個好不容易鑽進權力金字塔的人,首先學會的就是曾經他所不屑的官話。

    這些官話有些領導隻不過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地位,敷衍下屬,對於此類的領導,你隻管聽聽就是;而有些領導則把他作為管理手法,你一定要聽出他的話外音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