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潛規則

第二章 與領導相處並不難(4/5)

    好老板與好教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可以讓日複一日單調乏味的辦公室變成一個學習的地方,他們使你確信,你和你的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

    他們給你信心,讓你大膽開口,勇於承擔責任,對今後的人生充滿憧憬。

    一句話,他們是一個知道如何啟發和教導你的導師型老板,而不僅僅是對你感情好的老板。

    0和老板談公平?

    你應該清醒一下了

    Lily剛進公司做企劃部主管時,除了工資,就沒享受過另類待遇。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行政主管阿的手機費竟實報實銷,這讓她很不服氣!想到阿坐在公司裏,從沒聽她用手機聯係工作,憑什麽就能報通信費?

    不行,她也要向老板爭取!於是Lily借匯報工作之機向老板提出申請,老板聽了很驚訝,後勤人員不是都沒有通信費嗎?

    “可是阿就有呀!她的費用實報實銷,據還不低呢。”

    老板聽了沉吟道:“是嗎?

    我了解一下再。”

    這一了解就是兩個月,按上司不回複也就算了,而且Lily每月才一百多塊錢的話費,爭來爭去也沒啥意思。

    可是偏偏她就和阿較上勁了,見老板沒動靜,她既生氣又憤恨,終於忍不住和同事抱怨,卻被人家一語道破機:“你知道阿的手機費是怎麽回事?

    那是老板的私人電話,隻不過借了一下阿的名字,公司裏人都不過問此事。

    就你傻,竟然想用這事和老板論高低,這不是找死嗎?”

    Lily嚇出一身冷汗,暗暗自責不懂高低深淺!怪不得老板見了自己總皺眉頭!從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機費的事,看阿的時候也不眼紅了。

    公平,這是一個讓我們很受傷的詞語,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在受著不公平的待遇。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公平,你越想尋求百分百的公平,你就會越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公平。

    無論社會進步到什麽程度,企業管理如何扁平化,企業永遠是個金字塔;既然是個金字塔,就必然會有上下之分;既然有上下之分,就必然會有不平等的現象存在;企業作為一台利潤壓榨機,與追求“公平”相比,它更喜歡“效率”;在一個公司內部,如果沒有適當的等級製度和淘汰製度,它就會因為自己的“仁義”而失去競爭力,就會在競爭中遭到淘汰。

    因此,在現實生活之中,永遠不會出現你在書本上看到的那種“公平”,如此一來,你也不可苛求領導能多麽公正。

    F今非常鬱悶,他無緣無故地成了老板的出氣筒——被老板痛罵了一頓,也不給他解釋的機會。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F所在的人力資源部門經常外出,所以帶公章辦事是很必要的。

    比如,社會保險工傷類、勞動糾紛類、醫院結賬、法院起訴等,尤其是社會保險部門需要用到公章的地方更多,而且用到公章的文件也是不能帶回公司來蓋章的。

    這就出現了這麽一個問題:公司的公章每、每個部門,或者和銀行有關的也都經常用到。

    這就造成使用公章的衝突,況且老板也經常把公章放在身邊,以便自己隨時用到。

    最終為了大家辦事的方便,F的老板就專門做了一個假章,專門交給F的人力資源部門使用。

    假公章的事情之前一直沒有人知道,包括F在內。

    但是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這假公章的邊緣部門出現了殘缺,雖然F對此也很疑惑,並向上級主管反映過類似的問題,但是一直沒有音信。

    於是,F依舊使用這假公章蓋文件,但是恰巧有一次,社保站的站長查資料就發現了假公章的秘密,並打電話給F的老板,當然了一些難聽的話,導致F的老板顏麵無存。

    結果是可以預料的,老板進行了報複,把火撒向了人力資源部,並找到了這件事情的“罪魁禍首”——F。

    F當然感覺很委屈,辯解自己一直不知道假公章的秘密,而且也反映過此事……但是老板根本不聽,完全把他當成了出氣筒。

    從此後,F記取了教訓,每次外出用到公章就會去老板那申請。

    但是問題出現了,星期二用到公章找老板申請時,老板不在,導致辦事人員和司機都空等了一,最後隻好推遲了行程,改為星期三的下午。

    為了以防萬一,星期三的上午F就跑去老板那裏申請公章,但是老板卻提起上次的事情,將F再次責難一通,結果仍舊不給F公章,並甩給他一句話:“下午用公章就下午申請,上午我要用!”

    F解釋道:“已經和別人約好下午出發,我怕您下午不在。”

    老板火了,“怎麽會不在?

    每上班時間我都在!”

    盡管F百般解釋,老板都一一辯解了,結果還對F的表現很不滿。

    “人在屋簷下,豈能不低頭?”

    在公司裏,老板就是老大,老板就是權威,就算他犯了再大的錯,身為下屬的你也不能他的不是。

    不要心中抱怨這對你太不公平了,更不要出來,不公平的現象太正常了,對於職場上種種不公平現象,不管你喜不喜歡,你都必須接受這種現實,並且最好是主動地去適應這種現實,淡然地對待它,把它作為家常便飯一樣。

    追求公平隻是人類的一種理想,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會有好結果,“追求真理”的正義使者也容易討人嫌,有時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為申訴的證據或理由,對此你不必憤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運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風格,也就能夠見怪不怪了。

    雖然在表麵上公司告訴我們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做事,但是潛規則卻警醒我們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尤其是老板更有特權。

    公平,實際上隻是領導者自由掌控的彈簧。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一個“公平理論”,認為職工的工作動機不僅受自己所得的絕對報酬的影響,而且還受相對報酬的影響,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付出的勞動與所得報酬同他人相比較,如果覺得不合理,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導致心理不平衡。

    因為你和老板地位上的不平等,也就決定了你和老板之間沒有所謂的平等和公正。

    你應該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來看清楚問題的根源。

    1你對老板效忠,老板卻不會對你效忠

    你和上司之間,是單向的效忠關係。

    你對上司效忠,他卻不會對你效忠。

    所以從實質上講,上司是不需要對你負責的。

    而上司對你的關照度有多少,並沒有契約或者權力進行約束,你對此毫無辦法。

    這的確是不公平的,但你應該明白,這就是權力的魅力。

    為什麽曆來有這麽多人想爬到高位上去?

    就是要享受這種高海拔的魅力。

    所有人都臣服在你腳下,並且對你效忠,而你卻不需要對他們負責。

    有很多人以為,對上司的效忠是對等的,這實在是太真的想法。

    就效忠這件事情上來看,你並沒有什麽資本和上司對等。

    他可以管理你、壓製你,而你沒辦法管理他、壓製他。

    所以你必須效忠上司,而他卻可以做選擇題,可以拔擢你,也可以拔擢你的對手,甚至看你們廝殺爭鬥。

    這是權力造成這一切,而你在追逐的,也正是這一切。

    你和上司隻是相互利用的關係

    有些職場新人,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覺得和上司之間,應該是親如父子的,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上司,包括職場計劃、自己的前途和所有的事業。

    我承認你的想象非常美好,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這個世界可以為你交出一切的,隻有你的親生父母。

    而上司,不管多麽和善、對你有多關照或者有多大的交情,他們和你之間,唯有相互利用的關係。

    既然你們是相互利用的關係,那麽你的命運,又怎麽可以交給上司決定呢?

    你希望一個利用你的人來控製你的人生麽?

    上司看重的永遠隻有權力

    為什麽,上司不是你的人呢?

    因為你的上司也是他上司的人。

    權力的誘惑是無邊無際的,越是高位的人就越貪戀權位,他們不會就此停步,而上司的目標,一定是還要繼續往上爬。

    所以他們工作的重心是討好他們的上司。

    這是一條生物鏈,最大的BSS呆在頂端,牽扯整條鏈條,而你是最底層的。

    最底層的生物,是唯一能被吃掉且沒有任何後遺症的。

    隻要有必要,你的上司就會犧牲你來換取他自己的利益。

    任何對上司人品以及道義抱有的期望,都是不切實際的。

    既然你們是相互利用的關係,那就該讓自己有足夠的利用價值,而且盡量不犯錯。

    當高層發生利益交換的時候,是不會有你話機會的。

    4為上司做事而要求回報是不明智的

    看了以上三點,相信你已經明白,自己和上司之間既不是親屬也不是朋友,完全是種相互利用的關係。

    那麽最後一點,你需要更明白,在你和上司之間,更多的是他利用你。

    所以他可以要求你做事情,而你主動要求回報是不明智的。

    有的人可能覺著奇怪,既然是相互利用關係,那就應該我做一點,他回報一點,要不然就是單方麵的付出。

    而事實上,你對上司效忠,這是你的付出,而他允許你效忠,這就是他的付出。

    如果你想老板把你擺在和他一樣高度的平上,那簡直是方夜譚。

    還沒有進入職場之前,還在校園裏做夢的時候,我們以為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公平的,不是嗎?

    我們可以大膽地駁斥學校裏麵的一些不合理的規章製度,如果老師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我們可以直接提出來,根本不用害怕什麽。

    在別人眼裏,你是“有個性”、“有氣魄”的人。

    但是,進入職場之後,“人人平等”變成了下級和上級不可逾越的界限,“言論自由”變成了盡可能地服從。

    如果你動不動就對公司的製度提出質疑,或者動不動就和老板理論,到頭來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1視上司為知己,隻能讓你很受傷

    有個朋友講她今很不開心,因為覺得她的老板朋友對不住她,緣由是她老板是她老公的好朋友。

    她哭訴地,當年這家公司還是公司時她就過來幫忙,盡心盡力,身兼幾職,而如今這家公司也有規模了。

    可如今她由於孩子要讀學了,家裏沒人照顧,想以後都提前在下午4點就下班以方便接孩子。

    按她的想法,這個老板朋友當然要同意!不是嗎?

    一來她是老臣子,是得力助手;二來她是老板老友的老婆,難道不應該照顧一下嗎?

    三來隻不過提前兩個時下班而已,按應該影響不大。

    前她和老板提出她的計劃時,老板有點不置可否,她臉上就有點掛不住啦,當場她給了老板兩個選擇,一是她辭職,一是同意她的要求。

    可是結果老板告訴她,同意她辭職,因為如果同意她的做法,會對公司其他員工有不好的影響。

    所以她很不開心,覺得老板很不夠朋友,傷了她的心。

    就算你再能幹,再了解上司的心意,也隻能是個能幹的員工、貼心的員工。

    在上司心目中,你絕不會變成能幹的朋友、貼心的朋友。

    如果你有股份與他的同等,你也隻是和他合作得很好的生意夥伴,一切還是以利益為分成的。

    工作就是工作,上司就是上司,真正的朋友是沒有利益關係的。

    朋友是心靈的慰藉,與我們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關;上司則是衣食來源的掌握者,與我們的物質生存緊密相連。

    假如有一,你遇上了這樣一位上司,他欣賞你、理解你、信任你、支持你,在工作之餘你們還一起去踢球看電影。

    遇上這樣的上司,你是不是在暗自慶幸,並迫不及待地將他劃入你的“好友”之列,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等著傷心的那一吧。

    聖人:“君子之交淡如水。”

    千萬不要讓你的朋友當你的上司,更不要把上司當朋友。

    因為你們的關係從一開始就不是純淨如水的,而是建立在利益關係上的。

    A與B兩人同歲,一起進入同一家公司,B是A的上級主管,B口口聲聲地與A是好朋友。

    A也一直把B當成自己的好朋友,而且經常一起開玩笑,甚至一些相對隱私的話題。

    然而,A卻想不到B會把他的牢騷話傳給公司老板,害得他挨老板一頓臭罵。

    A非常委屈,弄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他不知道為什麽B會如此言行不一,他不知接下來該如何與B相處。

    A的問題在於把領導當成朋友,領導卻並沒有把他當做朋友。

    領導有時為了鼓勵下屬,會一些客套話,這是一種策略,千萬別當真。

    所以,如果有一,一位當上司的朋友向你發出誠懇的邀請,切記冷卻一下澎湃的熱血,仔細考量一下前景。

    如果他真處於危難之中,急需你“兩肋插刀”救一回火,短期幫忙當然無法推脫,但此種情況之外則不宜考慮。

    朋友之間羞於談錢,可作為工作必定是需要薪水的,該拿多少無法衡量,倘若你把工作和私人感情牽扯到一起,最後受傷的隻能是你自己,而你的職位、公司發展等問題,也一定是引發你不滿的導火線。

    現代社會的人們,都願意與領導交朋友,這是不爭的事實。

    因為領導可以幫著解決很多問題,給自己或親屬帶來許多利益。

    古人早就過,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識,時代發展到今,這個現象依然存在,且更為明顯。

    當把領導與朋友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時,你就得把握準確了。

    如果你把握不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吃幾碗幹飯,最後的結果是不僅朋友做不成,他還不想領導你了呢。

    想和領導做朋友?

    你得看清楚領導的本質。

    領導是權威,是製度,是有權力給你帶來福利分配的人,是管理約束你日常行為的人。

    當你和領導成為朋友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你們的感情和關係,一點會影響領導工作的開展,大一點會影響到領導的威信,讓領導心裏不舒服。

    盡管你是領導的朋友,甚至達到了私下裏無話不談的地步,但是在公開場合下,你始終得維護領導的地位,和別人一樣著些恭維領導的話。

    而朋友是什麽呢?

    朋友是手足,是義氣,是真誠的交往和平等的溝通,是可以與你同患難、共甘苦的人。

    你和領導交朋友,會有這種感覺嗎,所以,千萬別把領導當朋友。

    那麽,在職場中,應當如何與自己的上司相處呢?

    1站在上司的立場上想問題

    如果獨立思考是一種技能的話,很多人已經遺忘了如何做到。

    遇見一件事情,並非考慮表麵問題就可以,需要的是更深入的思索和換位思考。

    上司交給你一件事情,一般人都隻會去想自己能不能做好,有多大的好處。

    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對你上司的好處,以及將會產生的影響力也是你必須思考的,因為隻有了解這一切,你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