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寫作係列:電影中的香港故事

光影雲裳:五十年代香港電影與時裝身分(林黛電影講座節錄)(1/5)

    說回書法與衣服的問題。書法是一些簡單的線條,用這些簡單的線條作為概念,融入衣服的剪材當中,利用書法藝術以小見大的特質,在衣服發揮具美感的效果。這是我的設計理念。

    嫻:今天我們的講座是關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電影與時裝,在座大部分同學對於戰後香港電影尤其是粵語電影的印象,都是描寫都市貧窮的。無論是《珠江淚》(1950,王為一導演)或《危樓春曉》(1953,李鐵導演)等講述當時香港社會的電影,女性簡樸的旗袍與男性的唐衫褲都是當年的主流服裝。然而,當時拍攝國語電影的電懋及邵氏開始打造一個中產香港的形象。1950年代中,林黛演出了不少國語電影,戲裏戲外,她都是帶領潮流的女星,她的形象讓我們看到了當時中與西之間、形象與現實之間的相互滲透。

    香港電影與外國時裝文化

    霞: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由於打仗的關係,物資非常短缺,衣服本身是循環再用的,因此談不上甚麽設計。而戰後社會開始穩定,西方女性對衣著要求開始提升,想穿著一些能夠突出女性美的衣服,例如要有修腰剪裁及傘裙的設計,能顯示女性美的一麵時裝。最聞名的例子是品牌迪奧(Christian Dior)設計的新裝,名為「新形象」(New Look)(1947)。

    「New Look」風行歐美各地,這款衣服的流行是因為大部分女性都希望自己能做回真正的女性,剛巧這種衣服能顯示女性的身材及獨有的美感,所以大受歡迎。工業化令生產量大增,而Christian Dior將這款服裝的生產及銷售權出售到海外不同的國家,價值亦愈來愈低。到達遠東後,「New Look」開始影響當地的時裝設計,大家見到的1950年代林黛的服裝就是源自這個設計。這款衣服需要穿腰封把腰束至十九寸左右才能穿得好看,而裙內還要加一些七磅至六十磅重的支架來支撐裙身,其實穿起來是非常辛苦的。

    Christian Dior見到這款色開始流行亦感覺有點後悔,因為本來香奈兒(Cobsp;el)設計了一些輕便的衣服給女性穿著,使女性從腰身束縛中解放出來,但現在又要重新束上了。

    Christian Dior在1954年又設計了另一款「New Look」。

    嫻:這款服裝與1947年的「New Look」同樣是束腰設計,下身以支架支撐長裙。

    霞:香港在1949年後有大量內地移民來香港,當中包括文化人、電影人及商家等。這些從廣東或上海來的中產人士,大部分受過西方教育,他們都想追求較好的生活。邵氏及電懋的電影比較貼近這些人的生活渴求。以電懋電影公司為例,電影裏所講的故事都是以中產故事為主,故事中的角色穿漂亮衣服、坐飛機旅遊或閑時喝下午茶等,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因此才會與西方Christian Dior等衣服連係起來。而觀眾能在電影院裏看到這些美麗的服裝是一件賞心樂事。

    說回書法與衣服的問題。書法是一些簡單的線條,用這些簡單的線條作為概念,融入衣服的剪材當中,利用書法藝術以小見大的特質,在衣服發揮具美感的效果。這是我的設計理念。

    嫻:今天我們的講座是關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電影與時裝,在座大部分同學對於戰後香港電影尤其是粵語電影的印象,都是描寫都市貧窮的。無論是《珠江淚》(1950,王為一導演)或《危樓春曉》(1953,李鐵導演)等講述當時香港社會的電影,女性簡樸的旗袍與男性的唐衫褲都是當年的主流服裝。然而,當時拍攝國語電影的電懋及邵氏開始打造一個中產香港的形象。1950年代中,林黛演出了不少國語電影,戲裏戲外,她都是帶領潮流的女星,她的形象讓我們看到了當時中與西之間、形象與現實之間的相互滲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