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寫作係列:電影中的香港故事

光影雲裳:五十年代香港電影與時裝身分(林黛電影講座節錄)(2/5)

    香港電影與外國時裝文化

    霞: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由於打仗的關係,物資非常短缺,衣服本身是循環再用的,因此談不上甚麽設計。而戰後社會開始穩定,西方女性對衣著要求開始提升,想穿著一些能夠突出女性美的衣服,例如要有修腰剪裁及傘裙的設計,能顯示女性美的一麵時裝。最聞名的例子是品牌迪奧(Christian Dior)設計的新裝,名為「新形象」(New Look)(1947)。

    「New Look」風行歐美各地,這款衣服的流行是因為大部分女性都希望自己能做回真正的女性,剛巧這種衣服能顯示女性的身材及獨有的美感,所以大受歡迎。工業化令生產量大增,而Christian Dior將這款服裝的生產及銷售權出售到海外不同的國家,價值亦愈來愈低。到達遠東後,「New Look」開始影響當地的時裝設計,大家見到的1950年代林黛的服裝就是源自這個設計。這款衣服需要穿腰封把腰束至十九寸左右才能穿得好看,而裙內還要加一些七磅至六十磅重的支架來支撐裙身,其實穿起來是非常辛苦的。

    Christian Dior見到這款色開始流行亦感覺有點後悔,因為本來香奈兒(Cobsp;el)設計了一些輕便的衣服給女性穿著,使女性從腰身束縛中解放出來,但現在又要重新束上了。

    Christian Dior在1954年又設計了另一款「New Look」。

    嫻:這款服裝與1947年的「New Look」同樣是束腰設計,下身以支架支撐長裙。

    霞:香港在1949年後有大量內地移民來香港,當中包括文化人、電影人及商家等。這些從廣東或上海來的中產人士,大部分受過西方教育,他們都想追求較好的生活。邵氏及電懋的電影比較貼近這些人的生活渴求。以電懋電影公司為例,電影裏所講的故事都是以中產故事為主,故事中的角色穿漂亮衣服、坐飛機旅遊或閑時喝下午茶等,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因此才會與西方Christian Dior等衣服連係起來。而觀眾能在電影院裏看到這些美麗的服裝是一件賞心樂事。

    嫻:其實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有一些國語電影是專門講時裝的,例如唐煌導演、易文編劇的《金縷衣》(1956),還有唐煌導演、林黛主演的《雲裳豔後》(1959)。

    霞:既然我們今天談林黛,就讓我們集中講講《雲裳豔後》。電影講述林黛與一所孤兒院的故事。林黛本是孤兒,一天被時裝公司邀請當模特兒。林黛為籌款修葺孤兒院及救濟孤兒而答允演出,但差點為這事遭固執的院長開除。後來,殘破的院舍因大雨倒塌,各人合力搶救,令院長悔悟,重建院舍,最後林黛亦與陳厚飾演的裁縫有情人終成眷屬,被封為「雲裳豔後」。

    故事把女性放置於濃厚的傳統道德倫理環境中發生,但她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能分辨甚麽是自己想要的,甚麽是自己不想要的。時裝是一種途徑讓她表現自己,讓她可以選擇自己的喜歡的事情。時裝亦帶出她的過去,她背負傳統的責任要修葺孤兒院。

    嫻:《雲裳豔後》中有一場很精彩的時裝表演,從所展現的衣服可以看到,當時香港是很受外國時裝的影響。那時候的時裝表演以戲劇形式演出,非常有創意。現時的時裝表演,步伐太快,根本很難看清楚時裝本身。還有以當時的尺度來說,《雲裳豔後》中時裝表演有露手臂等比較開放的設計,可算是相當前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