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

第一千七百零五章理念(2/2)

    李忠信認為,顧客是企業產品銷售的市場,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衣食父母。

    忠信公司從成立一直到現在的這個時候,秉承的一種想法就是怎麽回饋顧客,賺錢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忠信公司並不會因為賺錢而賺錢。

    忠信公司最重要的想法是什麽呢?那就是通過忠信公司的不斷發展,讓中國更多的有識之士看到這樣的一種服務,看到忠信公司的成功,要讓中國的老百姓生活的質量高起來。

    讓國家繁榮富強的同時,讓中國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不是那種國家繁榮富強,老百姓的生活還沒有達到想要的那種。

    李忠信一直和趙福天他們管理超市的人講,顧客是到商店或服務行業來買東西的人或服務對象。企業必須仔細的了解它的顧客市場,這樣,可具體深入地了解不同市場的特點,更好的貫徹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思想。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加劇,人們對顧客的看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李忠信說過,我國在改革開放前,商品短缺,什麽都憑票供應。布票、糧票、油票、自行車票、縫紉機票等等,舉不勝舉。

    這些東西,已經變為特定曆史時期的產物,隻能算得上是留存在老一輩人們的記憶力裏。

    那時候的百貨商店裏,售貨員對顧客基本上是冰冷著臉,就好像顧客欠他們錢和人情一樣。

    顧客必須拿出笑臉一遍又一遍討好店員,想買點緊俏商品,問個三聲五聲,得到的是冷冰冰的態度,生硬的回答。那時候的顧客根本不可能享受到後世服務行業的那種待遇。

    想要購買緊俏商品,那個時候還需要找到合適的人,隻有找到合適的人了,那麽,你才能夠通過熟人購買到緊俏的商品。

    而在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誰贏得顧客,誰就贏得市場,誰的企業就能夠有所發展。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商品到貨幣是一次驚險的跳躍。如果掉下去,那麽摔碎的不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但是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不同的。

    李忠信認為,國外的大型超市進入中國以後,主要會在服務層麵開始白熱化的競爭,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就是這一層麵上展開競爭的產物,消費者的角色基本會得到一個大家認可的定位。

    消費者的權益、開始受到生產商和銷售商的關注。

    說句白話,我們自己就是一個顧客,那麽我們肯定希望自己在商店裏得到優質的服務。

    可以這樣說,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售貨員是一個和藹可親且誠實的人,對每個人都善意有加,無論男女還是老少。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