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臨床護理1000問

第二節 危重病護理(5/5)

    315.氣管內插管的物品準備有哪些?

    答:準備氣管插管包或插管盤,含以下物品:①喉鏡,由喉鏡柄和喉鏡片組成;②氣管導管和管芯,多用帶氣囊的矽膠管;③噴霧器(內裝1%丁卡因或其他局麻藥)、插管鉗、吸引裝置、牙墊、膠布、消毒凡士林等。

    316.如何判斷氣管導管是否在氣管內?

    答:①觀察通氣時胸廓起伏及胃部情況,如果通氣後胸廓起伏不明顯,腹部明顯膨隆,伴氣管內胃內容物反流,則肯定不在氣道;②通氣時聽診胸部和腹部呼吸音,如果胸部的呼吸音強,上腹部的呼吸音不明顯,則考慮氣管導管位於氣管內;③擠壓胸廓,對於存在自主呼吸的病人則通過氣管導管口聽呼吸音,氣流明顯則提示多數在氣管內;④接呼吸機看呼出氣的流速波形,如果流速波形良好,則提示在氣管內;⑤監測病人呼氣末二氧化碳,如插入氣管,可見呼氣時呈現二氧化碳方波;如在食管內,則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可降至或接近零;⑥緊急床旁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如可見隆突及支氣管開口,則確定在氣管內。

    317.氣管內插管常見並發症有哪些?

    答:①損傷,如牙齒鬆動或脫落、黏膜出血等;②神經反射如嗆咳、喉痙攣、支氣管痙攣、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髒驟停;③炎症,如插管後引起喉炎、喉水腫、聲帶麻痹、呼吸道炎症等。

    318.氣管內插管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①對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者,插管前應先行人工呼吸、吸氧等,以免因插管費時而增加病人缺氧時間;②插管前檢查插管用具是否齊全適用,根據病人年齡、性別、身材、插管途徑選擇合適的導管,檢查喉鏡燈泡是否明亮、氣囊有無漏氣,準備膠布;③插管時應使喉部暴露充分,視野清晰,必要時,可施行經鼻腔插管、逆行導管引導插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插管;④插管動作要輕柔,操作迅速準確,勿使缺氧時間過長,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驟停;⑤注意觀察氣囊內壓力;⑥導管留置時間不宜超過72小時;72小時後病情不見改善,可考慮行氣管切開術;⑦加強氣道護理,注意吸入氣體的濕化,防止氣管內分泌物稠厚結痂,影響呼吸道通暢,吸痰時必須嚴格無菌操作;⑧拔管後護理,應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保持呼吸道通暢,重症病人拔管後1小時應查動脈血氣分析。

    319.如何正確地拔除氣管插管?

    答:①心理護理:拔管時病人的合作十分重要,拔管前應讓病人了解拔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病人心理負擔,使其充分合作;②物品準備:吸氧裝置、口腔護理物品、紙巾、霧化裝置,必要時備無創通氣;③徹底、充分地吸引氣道、口咽及鼻咽部分泌物:帶聲門下引流的導管,應充分衝洗抽吸聲門下引流管;普通導管,在氣囊放氣的同時,通過呼吸機或簡易呼吸囊,經人工氣道給予較大的潮氣量,以期在塌陷的氣囊周圍形成正壓,將瀦留的分泌物“衝”到口咽部,再給予吸出,避免誤吸;④適當提高吸入氧濃度,增加體內氧貯備;⑤讓病人深呼吸數次或通過簡易呼吸囊給予較大潮氣量,以鼓肺,複張塌陷肺泡,改善肺不張;⑥將吸痰管置於氣管插管遠端開口以遠1~2cm,邊抽吸,邊氣囊放氣,並快速拔除氣管插管;⑦采用合適的氧療措施及口腔護理;⑧立即評價病人氣道是否通暢,有無氣道梗阻的症狀,有無喘鳴或呼吸困難。鼓勵病人做深呼吸。為防止聲門及聲門下水腫,在拔管前可給予腎上腺素霧化吸入或地塞米鬆霧化吸入或靜脈注射。加強病情觀察,床邊常規備有急救設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