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給信徒最好的供養——一九七四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3)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助而後佛助,秉持“為了佛教,為了弘法度生”的信念,我將會排除萬難、勇敢地走下去!日日難過日日過,每當山重水複疑無路時,總有“為大事何惜生命”的使命感,自然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禪悅法喜。

    去年,佛光山聯合港台高僧百餘人,舉行清明報恩孝道水陸法會七永日。感謝謝東閔先生、蔡鴻文先生、易勁秋先生等人,他們感於法會意義重大,而共同發起讚助,護持法會順利進行,使其功德圓滿。

    另外,過去的“中元普渡”,佛教道教混淆不清。為了改革“拜鬼”的觀念,匡正社會一般民間錯誤荒謬的習俗,特地在佛光山壽山寺首次擴大舉行盂蘭盆法會。一方麵仰仗出家人修持的功德,回向先亡,使他們早日得度或增高品位,一方麵也讓信徒了解盂蘭盆法會供佛齋僧的意義和功德。我也倡議佛教會應訂定農曆七月十五“佛歡喜日”為“僧寶節”,七月為“孝道月”。

    台灣各宗教領袖,為推動宗教教育,於台北中國大飯店舉行座談會,討論宗教學院聯誼會籌備事宜。發起人為天主教王尚德先生,基督教戴紹曾先生、黃加盛牧師,還有佛教護法信徒馮永順居士、理教趙東書先生等人。座談會中,大家一致認為宗教教育可以輔助當局對社會教育的不足。

    為了使宗教教育發揮更大的教化力量,必須促進各宗教之間的聯誼,並且藉由座談會討論重要議案,如學籍名稱使用、畢業資格認定等等問題。希望這些問題,能獲得當局的重視及解決,使各宗教教團,能發揮力量,協助當局安定社會,促進台灣富強康樂。

    去年,在佛光山開山六周年紀念日之時,蔣經國先生、謝東閔先生、林淵源縣長,前來致賀和參觀。這不僅是佛光山的光榮,整個佛教界更應該感到歡欣,因為正信佛教的寺院及各種弘法事業,已經獲得行政長官的重視和肯定。

    當蔣經國先生參觀佛光山時,發現住眾很多,不禁關心我們生活經費的來源。我覺得佛教除了仍靠信徒有限的讚助之外,應該力求自謀發展,創辦生產事業,如創學校、辦醫院,出版圖書、雜誌等。如此不僅可以維持教團本身的生存,也能帶動社會的繁榮。總之,要讓正法久住,要讓佛教走在時代的潮流裏,必須邁向企業化,才能達到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也才能永續經營。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裏,科技知識已呈現爆炸性的資訊需求,而佛教的教育體係,卻得不到普遍的重視。然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辦好教育就不能培育弘法利生的人才,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弘傳佛法的重要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