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一如

給信徒最好的供養——一九七四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3/3)

    由於台灣缺乏正式培養佛教人才的高等學府,有誌深研佛法與融通世法者,多閉門摸索或遠赴海外。有鑒於此,去年九月,創設了“佛光山叢林大學院”,原有的東方佛教學院仍予保留,其曆屆畢業生,也準予進入叢林大學院補修學分。大學院裏設有教理、實踐、教化、藝術、語文五個學部,並分設有唯識、佛史等二十五個課目。我想唯有從普通教育邁進淵博專才,讓有誌深研佛法,獻身佛教工作青年學有專長,才能讓佛教教育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育理想。

    在此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四年前,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派遣慈惠法師與慈怡法師,至日本大穀大學和京都佛教大學深造。他們負笈異國刻苦求學,孜孜不息。讀書之餘,仍時時關心佛光山弘法的情況,也曾數度利用假期飛回台灣協助山上的弘法工作。如今他們分別獲得文學及史學碩士學位,帶著優秀的畢業成績回台,為台灣前往日本留學的佛教青年增添了極大的光榮,我也相信高學曆的有誌僧青年,將成為台灣佛教的一股清流。

    去年初,師範大學教授徐照先生,感念佛光山對佛教的宣揚,將他翻譯的《金剛經》及《百法明門論》英文譯本所有版權,奉贈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另外,中國文藝協會及分會,於佛光山新啟用的朝山會館,召開六十二年度會員代表大會。會上,大家一致認為佛教含藏著浩瀚的優美佛學,值得探索、研究。在應邀講演時,我說:佛教與文藝有不可分離的關係,今日從事文藝工作者,應該多多研究佛學,以佛學來充實文藝內容與生命,為這個世界添增更多至真、至善、至美的瑰寶。

    為了讓佛法甘霖能遍灑每個角落,我也常隨緣隨處地歡喜講演。如在第五期大專佛學夏令營開營典禮上,我告訴同學,研究佛學要用“信心”、“疑心”、“悟心”、“無心”,始能領會佛法大意;十一月,台灣女童軍於澄清湖舉辦露營活動,我應邀前往講演“人生快樂之門”;十二月,在高雄師範學院大慧學社講說“禪門教學法”;隔了兩天,又至高雄醫學院講演,以“談心”為題,深入淺出地剖析我們這顆心。

    佛光山在短短六年之中,在全省各地舉辦佛學講座、大專佛學夏令營,不但安定社會、淨化人心,同時引導知識青年走向能為社會國家貢獻之路。未來,更冀望佛教會把信徒的組織與聯係,視為最急迫的工作;團結全台佛教徒,才能掌握並發揮信仰的真正力量。

    新春新希望,在三寶加持庇護下,祈求國泰民安,社會安和樂利。

    祝福大家

    禪悅法喜

    逍遙自在

    星雲 合十

    一九七四年元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