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九十章 內閣裏的氣氛甚是異常(2/2)

    徐階向內閣同僚一番辯白後,即按例回避,離開了文淵閣。李春芳執筆票擬:“徐階輔弼首臣,忠誠體國,朕所素鑒。張齊輒敢肆意詆誣,姑調外任。”次日,徐階的辭呈並自辯文再下內閣;秉筆的陳以勤在徐階的辭呈上票擬:“卿即出視事,不必再辭。”

    “興化,九卿科道迄無一言留元翁,元翁必倍感淒然!”內閣中堂,張居正忿忿不平地對李春芳說,“我意,把楊吏部請來,和他商榷一下,讓他帶頭挽留元翁,你看如何?”

    “喔!江陵所言極是!”李春芳附和說,“快去請楊吏部來。”又對張居正說,“楊吏部來了,有勞江陵與之談。”

    過了一個時辰,吏部尚書楊博邁著方步進了中堂,三閣臣起身相迎,楊博抱拳一揖:“不知諸公相召,有何賜教?”

    落座奉茶,李春芳努努嘴,讓張居正說話。張居正遂道:“博老啊,元翁被論,去意甚堅,九卿科道,迄無一言慰留者,而去歲元翁求去,部院寺監、翰林科道,紛紛上本請留元翁。想必元翁也是曆曆在目;今番元翁已然兩上辭呈,卻無一本請留,情何以堪?博老能不能帶頭挽留元翁?”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楊博歎息道,他一笑,“不過,為元老存體麵,願一試。”

    張居正起身向楊博鞠躬,楊博一驚:“張閣老,此大禮楊某豈敢受之?”

    “此乃居正以元翁弟子身份,向博老表達拜托、感謝之意!”張居正解釋說。

    李春芳、陳以勤、楊博無不動容,誇讚張居正重情重義,張居正竊笑。散班回到家,他提筆寫了一封密柬,隻有七字:徐老倦不願任矣!密封好,吩咐遊七:“拿上我的名剌,去東華門李芳的宅子,將此柬奉呈。”

    次日午後,張居正在朝房正要躺下小憩,李春芳慌慌張張闖了進來,抖動著手中的文牘,不知所措地說:“江陵,這……這可如何是好?”

    張居正接過一看,是徐階所上第二道辭呈,皇上欽批:“準致仕,賜馳驛。”心裏一陣暗喜,但表麵上卻裝做生氣的樣子,憤憤不平地說:“安能如此?!元翁乃元老重臣,大有功於社稷,怎麽第二道辭呈就準了?且準致仕而又不依例加恩,倘無‘賜馳驛’三字,那就等同於受勒致仕處分了!”

    “江陵,這怎麽辦?”李春芳驚惶失措,焦急地問。

    “請求皇上召見閣臣,麵爭!”張居正決斷說。

    “隻能如此了。”李春芳附和,“我這就寫本。”

    “興化,九卿有挽留元翁的奏本嗎?”張居正問。

    李春芳答:“楊吏部適才差人來知會,說聯絡九卿科道上本,諸公甚為難,結果隻有吏部尚書楊博、都察院左都禦史王廷有本,請留元翁。”

    這是張居正預料到了,正因如此方刻意拜托楊博聯絡九卿上本的,以此讓徐階知趣些。他感歎一聲:“大勢去矣!興化看,皇上不願留元翁,百官無意留元翁,奈何?”沉吟片刻,又說,“照目下的情勢,懇求皇上挽留元翁亦無可能,不如為元翁爭禮遇為好。”

    “江陵,你的意思是不再爭留元翁?”李春芳吃驚地說。

    張居正歎口氣道:“興化,楊吏部說得對,此一時彼一時也,還是麵對現實吧。”見李春芳茫然無措,張居正恨恨然道,“張齊此時論劾元翁,似有內情,當知會台長一查,若能整治張齊,也可為元翁出口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