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相

第五十二章 折中過關(1/2)

    高拱聽歐陽一敬打出祖製大旗,輕蔑一笑,反駁道:“經商做買賣就會動搖國基?”他提高了聲調,“時下,鬆江、蘇州、廣州、杭州、武昌、天津、佛山,都因商而繁榮,也未見這些地方動搖國基,抑或動亂不已。洪武二十二年,太祖皇帝有令:‘做買賣的發邊遠充軍’。二十四年又有令:‘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是為遊民,則逮捕之’。請問歐陽給諫,徽商、晉商這些個商幫中人,是不是都要投入監牢?”

    徐階家族不惟是鬆江最大的地主,還開著最大的紡織場,他不願意公開談論這個話題,越俎代庖道:“嗯,開海禁,支持者如高閣老、反對者如歐陽給諫,都表達了各自的觀點,諸公還有什麽需要補充的?”

    “若開海禁,”兵部尚書霍冀開言道,“那麽如何向數十年來為嚴海禁、剿倭寇而死的萬千將士在天之靈交代?”又道,“高閣老言開海禁可定東南,但這隻是推測,又安知開海禁而亂東南之事不會發生?”

    “本兵此話有理。”戶部尚書劉體乾接言道,“高閣老說開海禁乃開財源之舉,未盡然也!開海禁,漫長海岸線勢必要部署兵力,強化戒備,是開財源還是陡增負擔,皆在未知中。”

    都察院左都禦史王廷道:“皇上初登大寶,驟改祖製,無論如何是要慎思詳慮的。”

    皇上忽而向上直了直身子,忽而又向下滑動,反複幾次,顯得煩躁不安。

    “遵祖製,是要遵的,”刑部尚書黃光升開言道,“但開海禁,也是大勢所趨,這是為沿海紳民留生路。”他是福建晉江人,嘉靖八年進士及第後,又長期在浙江、廣東任職,對海禁帶來的嚴重後果有切膚之痛,久存開海禁之念,見發言者多是反對聲,生恐開海禁之事從此沒有指望,也就壯了壯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階道:“陛下,臣以為無論反對抑或支持者,都表達了各自的觀點,照廷議之例,與會者均要表態,臣請陛下發諭令。”

    皇上道:“讚同開海禁者,出列。”

    連同高拱,隻有六人出列。

    皇上露出失望的神情,說:“那麽反對者有誰?”

    六科掌印給事中六人,大臣中則有兵部尚書霍冀、戶部尚書劉體乾、都察院左都禦史王廷及多數部院堂上官出列,共十八人。

    徐階、李春芳、郭樸和吏部尚書楊博、禮部尚書陳以勤、工部尚書葛守禮,始終站立未動,似乎保持中立。

    “反對者十八;讚同者六。”徐階向皇上稟報說,“尚有未表態者六人。”

    皇上驚訝不已,不滿地問:“元輔何以不表態?”

    徐階道:“陛下,開海禁關涉改祖製,但時勢所迫,又不能不有所鬆動,臣主張慎重。”

    李春芳接言道:“慎重為好。”

    郭樸也隻好表態說:“臣對此體認不深,聽了高閣老的一番陳詞,稍有認識,開海禁確有必要;但畢竟關涉改祖製,臣尚未思慮成熟,不便盲目讚同抑或反對。”

    楊博、葛守禮也主動說,他們的想法與郭閣老同。

    皇上望著高拱,分明是不知所措的表情。

    高拱也大感意外。

    他預料,沿海籍的官員,都應該是讚同的。尤其是徐階,上次就明確對他說過海禁當開的話,倘若今次他讚同,再帶動一批官員附和,讚同者當穩操勝券。

    可是,徐階卻不表態,沿海籍官員要麽反對,要麽不表態,自己竟然陷入孤立境地!若不是黃光升附和,他就真是孤家寡人了。

    對此,他可以不在意,但他不能讓皇上為難,給皇上添煩惱。他暗忖,若固執己見,皇上或許也會力排眾議表示支持,可這樣一來,科道又會向皇上發起猛攻,皇上就會受委屈;倘若就此放棄,那自己所構想推動的隆慶之治,尚未舉步就夭折了,他怎能甘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