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八十九 為何要融入(1/5)

    “秋師兄,我總覺得,這種強調融入的法門,總是有一種不講道理的味道,你覺得呢?”

    我有潛台詞不好意思直接出來,我有個感覺,前麵所的,包括那本子上記載的,隻叫你想什麽、念什麽、祈禱什麽等,不為什麽,隻讓怎麽辦,不像是我以前學習的路子,即使教學方法粗暴,也不該如此蠻橫吧。

    “莊師兄,你的意思是,這種法門介紹,沒給你道理,有點像迷信一樣,是吧?”

    他真是一語中的,看穿了我的心思。我根本接不上話,不能否認,也不好肯定。

    “那我問你,你覺得淨土宗裏麵,成就的大師多不多?”

    我點點頭,曆史記載擺在那裏,在近代,印光大師門下修淨土的,成就者如此之多,為一時之盛。他著名的語錄“一心念佛”,已經成為內地各大寺廟最重要的標語了。

    就是以參禪悟道聞名的禪宗,近代虛老和尚,門下也有單純修淨土念佛法門而即身成就的人,就是那個在崇聖寺種菜的和尚。正因為如此,現代佛門中,大家最提倡的方法,也要求禪淨雙修。

    “那淨土宗,要求你隻念一句佛號,就可以成就,是什麽道理呢?”

    秋師兄這一問,我覺得問題很大,想了想,試著回答到:“也許是能夠製心一處吧?”

    “那我問你,如果是製心一處的效果,拿什麽來製心,所製之心到何處去,萬法即使歸一了,一又歸何處?”

    這一段反問,顯示出秋師兄淵博的佛學知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了解。前麵是的主體客體與目標。後麵所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這個問題既是個實踐問題,也是個哲學問題。

    從哲學上看,佛教的最終彼岸是空,也就是零的意思,連一都要去除掉。所以,單純萬法歸一是悟不了道的。從實踐上看,製心一處後,用什麽方法能夠舍掉這個一,也是很難實現的。

    他看我不作聲,就對我到:“萬法歸一的方法是融入,融入到哪裏?到佛那裏,到上師那裏,佛與上師已經是空了,所以這種融入的一,最終得到空。”

    我不太理解,聽他繼續到:“也許你覺得前麵本子上所講上師瑜珈、大圓滿的修法,有一種迷信的味道。但我要,淨土宗更為迷信,因為它隻需要一個佛號,連其它儀式都不需要。我跟你講個故事吧,當然也有大量的你所喜歡聽的所謂道理,這也是我原來在內地學習淨土宗時,一個成就者當麵給我講的。”

    那們成就者所的中心思想,修淨土時,就得把整個身心每時每刻都融入到淨土。

    那位成就者在即將離開當時講法的寺廟時,講了最後一課,當時秋師兄就在場。

    他首先強調:現實中太多的人把淨土宗的念佛法門看得太簡單了,以為念一句佛號就可以了,這是錯誤的,真正的念佛法門,可以是博大精深,奧妙無窮。

    若修此門用功得當,一年半載就會有感應境界。若是修了沒感應,那就要從自身找原因,是方法不對?還是用功不夠精進?相信隻要是方法得當、用功精進,心虔誠、願力到(即信願行三資糧具足),絕對沒有修了幾年,甚至幾十年而得不到感應的事。

    古時大德們修淨土法門,都能放下萬緣,而製心一處。由此經過三個月、半年,或三、四年時間就能見到佛。見到淨土種種的瑞相,能夠體會到佛的境界。

    為什麽我們到現在卻達不到呢?其究竟問題在那呢?要慚愧啊!出家修行要以了生脫死為要事,寺院是成就我們了脫生死的地方,所以要把日常一切跟我們了生死沒關係的瑣碎事放下,一概不管。生死若是不能了,作其他任何事情又有什麽意義呢?

    如果每隻是打兩個時的坐,念一兩個時的佛,而且身心並未融進去的話,這樣修一百年,也隻是種一點來世享福的因罷了。為什麽會這樣呢?這是你們的信心不足,定力不足,悲願力不夠。並沒有將你們的心交給阿彌陀佛,而是把心大部分留給了自己,每忙著紅塵俗事。

    若是看到修行人,不是為了了脫生死,精進修行,而是每忙東忙西,虛度光陰時,我常常忍不住掉淚。傷心難過啊!苦海茫茫,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若不抓緊時間修行,每還理不清的人我是非,忙不完的雜事,豈知一個呼吸上不來,就死了。生前所追逐的財色名利都帶不去,隨身的隻有我們所造的業。

    所以,古時真正修行的人連刮胡子、洗衣服、剪指甲的時間都沒有。為什麽呢?時不待人啊!哪裏還有那麽多的時間幹這些婆婆媽媽沒用的事?

    有位居士是修淨土法門的,一突然看到淨土的種種瑞相,諸如土地是黃金鋪的等等。我就問她:“你是怎麽修行的?”她“我睡覺的時候想著佛,吃飯的時候想著佛,走路的時候亦同樣想著佛。”噢!原來她把整個身心都融入到淨土法門當中了,由於她身心清淨,所以淨土現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