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零二章 生命智慧三(2/5)

    我接了一句詩:“二十歲的哥哥你裝什麽乖,丟給你個眼色,你發什麽呆。”

    “對,就是這種反應不過來的巨大心理刺激,讓你手足無措。見到大人物時,碰到突如其來的心理打擊或者過度亢奮之後,也有這種現象。第三就是意識斷流,想著想著,潛意識的某個信號,讓你的思路突然中斷,呆在那裏,不知道怎麽辦了。這種,也是傻。”

    萬老師到:“胡得比較全麵,但我們剛才肯定不是傻,表現出來的呆,其實並不呆。”

    當然,我們都意識到,這種情形,雖然看起來是麻木的,但實質上是敏銳的。我們了知當前的一切,湖光山色看得清楚,身邊人的呼吸聽得清楚,自己也知道自己身體與心理的現狀,這是明白的。

    “表現出呆的狀態,與其是出神,不如是出情。或者是,我們平時意識所表現出來的形態,沒有了。隻留下直覺與觀照。”萬老師到觀照這個詞的時候,分別看了我與胡一眼。

    這是個禪宗的專有名詞。“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這句話,出自於著名的《心經》,這是佛教中最短的經典之一,流傳也最為廣泛,可以,幾乎所有認真學佛的人,都可以背誦它。當年妍子背它時,我問過意思。她告訴我,據她師父講,要真的理解並體驗這部經的含義,恐怕已經成開悟見道的大師了。

    我們不知如何回答,畢竟,觀照這個詞,用起來,必須謹慎。我們在寺廟中,在學佛的經曆中,見過許多比我們功夫好的人,修為比我們深得多的人,他們如何對待觀照這個詞,我們沒聽過。所以,我們沒資格談觀照。

    “也許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從外圍來分析一下。剛才我們的狀態,與坐禪的要求狀態,有些什麽共同點,僅憑我們的經驗,也可以分析。畢竟,我們都有坐禪的體驗,況且,剛才發呆的狀態,我們也沒忘記。”

    這倒是可以對比,記憶還是熱的。原來的坐禪,也在練習。

    “我們剛才,是不是這樣一種狀態?表現出什麽都沒想什麽都沒做的樣子?甚至連眼神動沒動過,我們都沒察覺?但是,這種狀態,又與胡所的昏迷或者是嚇呆的狀態,有區別,畢竟,當時,我們還有了解身邊狀況的能力。比如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在看什麽,湖水與彩霞的顏色與狀態,平靜無風的安定感,以及身邊有時發出的聲音,我們都能夠知道,這不是傻,隻是沒有動。沒動心思,沒動身體,對不對?”

    我們承認,我們剛才都處於這種狀態之中。萬老師的描述,我與胡的點頭,明確了,我們當時,處於同一種狀態之中。

    “所以,第一個特點,是沒動心思。但我們直覺的能力,並沒有消失,隻是停留在直覺上,沒有加以思考與行動。第二個特點呢?是我們突然停止了平時的習慣。過去,我們看到一種現象,總是有思維推理與情感選擇的衝動,而剛才,我們既沒有主動思維,也沒有情感選擇。沒判斷,沒行為,這種狀態下,我們雖然不上有多麽幸福,但至少,沒有感覺到痛苦,對不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