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八十六章 拆邊框行動(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因此,在拓撲學裏常,麵包圈和咖啡杯是一個形狀。因為,如果咖啡杯用一種柔軟的材質做成,可以隨意拉伸壓扁的話,你就可以將它重新塑成一個麵包圈的形狀,既不用破壞杯子的輪廓,也不用加入新的成分。實際上,拓撲學強調的是連接中的空隙,例如杯子的手柄和麵包圈的中心。圍繞著這些空隙的是一些環。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數學家羅伯特?格裏斯特的研究組對8名健康成年人的大腦進行掃描,鑒定了他們的8個相同的腦區,包括感覺區,如視皮層以及大腦深部與記憶、情感有關的區域等。得到的第一個結論是眾所周知的:腦區間是高度連通的。

    接下來,研究組對那些與其他腦區密集連接的區域進行二次分析,這些區域被視為單獨的信息處理單元,即拓撲學中所謂的“團”。當研究組把注意力集中到“空隙”這個拓撲學強調的概念後,他們有了一個全新的發現:大腦連接組的“洞”將不同的“團”一一分開。這些“洞”由不同形狀和大的聯係環路環繞而成。

    巴塞特推測這種“團”與“團”之間保持隔離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相互幹擾;最重要的是,信息必須通過“洞”的“邊”在“團”與“團”之間傳遞,而不能直接跨越“洞”的空隙。範德赫維爾認為,這一發現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大腦功能的窗口。特別是一些腦區間的環路參與了大腦的執行功能。這是一個心理過程的集合,它允許我們製訂計劃,控製衝動、注意力和恐懼。而既往的觀點是各個腦區獨立工作,之間沒有信息交流。

    例如:當你看到草地上有一條蛇,信息從視覺皮層傳到杏仁核,大腦啟動威脅警戒,信息傳到運動皮層,身體移動離開現場。前額葉皮層也同時獲得信息,進行記憶查對,最終確定它其實是一根枯樹枝,最後信息返回杏仁核,關閉威脅警報。大腦的執行功能如此令人著迷,它使我們經驗豐富,變得聰明,為我們提供自控力和理性。

    現在,科學家已認識到拓撲學的原則在大腦中的信息整合中極其重要的作用。也許是時候放棄對神經電纜本身的關注了,如果我們想更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大腦,就需要對大腦中的“洞”進行更多的探索。

    他講到這裏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點什麽,問到:“或許,洞隱藏著什麽,隻要拆除邊界,或者拆除神經束的邊框,就可以極大地擴充大腦的能力?”

    胡笑道:“科學還沒有證實你的猜想,但,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也許佛教讓我們在禪修中,拆除世俗意識的禁錮,也有這個目的呢?”

    他的猜測,引起了我們更大範圍的討論。我們都有過禪修的經驗,尤其是他們兩個,可以是對此深有體會,所以講得非常專業。

    什麽是世俗意識禁錮?譬如:我們認可的“東西南北”。我們習慣的“早、中,晚”。我們經常感受的“疼、傷、苦”等等,都屬於世俗意識禁錮範疇。這些所謂的認可或感知,其實都是不存在的。因為意識長久沉澱於這些認可或感知,所以就顯得“真實存在”了。正因為這些世俗意識禁錮,才導致我們時常被蒙騙,以為實有。這就是無常相,但不是無常。無常相,就是有知覺地感知或在感知中有知覺的認可。

    無常,就是能夠推動這些有知覺地感知或在感知中有知覺認可的能量,就是我們的心念。簡單無常就是我們心念的變遷運作。無常性,就是已經遠離了心念變遷的運作虛相。簡單地無常性,就是離念無別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