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二百八十章 我笨在哪裏(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她意味深長地看我一眼,我深為感動。我突然一把抓住她正在倒茶的手,說到:“既然你要負責,你是發發善心,把我收了吧?”

    她笑了笑,輕輕撥開我的手,說到:“不行,我收不了你。因為你的重心跟我不一樣。”

    “為什麽不一樣?”我不太理解“即使不一樣,我可以轉變成跟你一樣的啊?”

    “不可能,人是環境造就的。我們隻能是動物和神性的伴侶,而不能成為社會的夫妻。莊哥,你是我心靈的那個人、你是我身體的那個人,但你不是我家庭的那個人。因為,我到現在,沒有想過組織家庭。並不是我想逃離社會,而是我不太適合,因為我這顆易變的心。”

    她此時嚴肅地跟我說,我知道這是她正式的意思了。

    “我需要小眾,這是我尋找生命意義的方式。而你卻不一樣,你需要社會,至少目前,你是這樣的。如果不獨特,我會乏味的。也許,這是我父親傳給我的,他就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他喜歡折騰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他帶給我媽,隻有痛苦。所以,任何人,即使跟我勉強結婚,也隻能是痛苦。我可以跟你分享快樂,但我不確定,這種分享,可以保持終身。莊哥,你也不需要改變,因為人是經曆造就的產物,故意改變,會讓你失去本心,讓你痛苦。你隻需要記得,在某個時段,我,是真正擁有你的,完整的,那個人。”

    這種隻求一時擁有、不求天長地久的心態,我也聽說過,以前不太理解。現在看來,這類人,大體如小池,對感覺的要求過高,而感覺是易變的。

    她所說的概念,我已經有所體會。在每個人身上,同時包含有三種性質:動物性、社會性、神性。反映在心理上,就是本我自我超我。社會性是人性最重要的特征,所以老馬才下這個定義: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產物。

    在兩端,動物性,人類總是企圖甩掉它。人們道貌岸然地假裝聖人,以適應社會性的要求。但是,這種根本的動物本能在長期壓抑中,造成了人本身的壓力。這種壓力,就是弗洛伊德所謂的性的解釋。

    拿猴子來比喻,我是最不喜歡猴子的。因為,它離我們這麽近,是我們人類的近親,但它所表現的動物性,卻讓我如此生厭。可見,為了不讓人討厭,為了適應社會生存,我們要故意掩藏自己的動物性,這是必須的。

    猴子是群居的最喜歡打鬥的動物了,它們打鬥如果僅僅是為了食物還好說,它們其實在食物充足的條件下,也打鬥不已,卻是因為性。我看過動物園那些食物充足的猴子,為了爭取交配權拚命偷襲、衝撞、威脅和侵略同類,這種動物性必然存在於我們身上,隻是我們總在掩蓋。

    但曆史卻是掩蓋不住的。從三皇五帝以來,帝王的女人從兩個到四個到八個,一直到後來的皇宮佳麗三千人,其實這是人的動物性的張揚。要從身體需求來說,一個再強壯的男人,對付十個女人就不錯了。

    神性,人類總想追求它,但它也是自然存在的,但不那麽顯著。自從人類的思維形成獨立的係統後,人類就創造了或者說接觸了神性。

    黑格爾將之稱為“理念”,基督教稱之為上帝,佛教稱之為如來等。就是最強調社會性的孔子,也不得不要求“祭神如神在”,他也依據夢境的提示,感歎“吾不複夢見周公久矣!”,這是他對神性不可回避的證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