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好的食光裏記住愛

熱幹麵(1/2)

    熱幹麵

    熱幹麵,幾乎算是武漢人過早的半壁江山。一如作家池莉《熱也好冷也好活著就好》的小說裏所描述的,驕傲的許師傅掰著手指頭細數中國各大城市的吃食,隨即底氣十足道:“哪個城市比得上武漢?光是過早,來,我們隻數有點名堂的……”其中,熱幹麵就是理直氣壯的“名堂之一”。

    第一次吃熱幹麵是大一剛去學校。滿懷熱情地一口下去,立馬就吐了出來。麵條因為是堿麵,很硬不說,裹著一粒粒像幹粉一樣的東西,劃拉著舌頭,還有一種奇怪的味道。後來才知道那是能給人極大幸福感的芝麻醬,也是熱幹麵的靈魂所在。大約是在兩個月以後第二次吃,破天荒吃完了一碗,從此便愛上了它。

    武漢熱幹麵與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一起並稱“中國四大名麵”,2013年更是被評為中國第一麵。這一碗熱幹麵,成為武漢一張金燦燦的名片。有人還將“熱幹麵”的名稱與武漢的性格聯係起來——“熱情、幹練、講麵子”,這大抵也能看出武漢人對它的情深意切。

    其實,這一碗讓武漢人魂牽夢縈的熱幹麵,在武漢的傳承時間並不長,滿打滿算不到一百年。熱幹麵的發明,相傳源於一個美麗的意外,但凡對熱幹麵有點了解的人,都略知一二:大概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麵沒賣完,為避免麵條發餿變質,他將剩麵煮熟瀝幹,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了案板上的香油壺,油潑在了麵條上。束手無策之時,李包將錯就錯,把麵條用香油拌勻,重新晾放在案板上。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昨晚拌過油的熟麵條放在沸水裏稍燙,撈起瀝幹入碗,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味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麽麵,李包脫口而出:“熱幹麵。”由此,李包成為熱幹麵的發明人。隨著熱幹麵受到追捧,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熱幹麵的製作技術由此傳播開來。

    一碗地道的熱幹麵,和麵、撣麵、製醬、配料、拌麵等七個步驟缺一不可,大有講究。

    熱幹麵的麵條屬於堿麵,這區別於一般的麵條。麵粉、食鹽、堿的比例為250∶2∶1。麵條直徑控製在1.5~1.6毫米之間,比毛細要粗,比扯麵要細,軟而不爛,綿而不塌,硬但又不能出現生麵條芯。撣麵則是個技術活兒,大鍋大火,每次下麵2公斤左右,煮沸後加生水,用長筷子上下翻動,防止麵條成團。上蓋再煮沸,待麵條出現透明質感,即八成熟後起鍋。快速淋生水一次瀝幹,攤在案板上淋上熟油拌開。一般25公斤麵淋1.5~2公斤油。麵條不可過熟,以免再燙之後過軟。吃熱幹麵久了,對堿麵是會走火入魔的。利索幹淨,煮多久都不糊湯,用來煮一切蔬菜都好吃。湖北襄陽有一種麵叫襄樊豆腐麵,把傳統的手工麵條換成堿麵,加豆芽一起燙熟,豆腐煮湯做澆頭,再來一勺紅油,又香又麻,麵是麵,湯是湯,豆芽是豆芽,就像是從民眾樂園裏走出來的武漢美女,長腿細腰,爽快大方。

    芝麻醬可謂熱幹麵的靈魂所在。據說“蔡林記”熱幹麵之所以獨占鼇頭,靠的就是芝麻醬闖開的江湖。他們的配方無從得知。尋常人家想做得一碗可稍微稱得上正宗的芝麻醬,須炒香白芝麻或黃芝麻,出香味,口感脆爽時起鍋,攪拌機打碎,石磨研磨,再加入四成小麻油即可。別看這點小麻油,也是精髓,像引子一樣,把芝麻的香毫無保留地激發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