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五姐妹

第6章 爺爺的結局

爺爺比奶奶大十三歲。他最喜歡的做的事就是趁圩,而且是逢圩發趁,風雨無阻的那種。 每逢3.6.9圩日,他就會早早地起床,戴著大大的鴨乸帽,拄著他的專屬拐杖出門趕集去,直到下午五點鍾才回到家。 家裏沒人知道他去幹什麽,也沒有看到他買什麽東西回來。村裏有人說他在外麵買了東西吃完了才回家的,真假就不知道了。 在幾個孫女的記憶中,對爺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沉默寡言,但是對後代要求十分嚴格。家裏人沒有人不怕他。 如果你不小心站在了門檻上,他一個五指爆粟就會ko一聲落在頭上。吃飯不能出聲,否則會被他嗬斥加筷子爆頭。他打人的時候是真打,不會手下留情。每個被他打爆過頭的孫女都是眼淚一下子就飆著出來的那種。他為人很冷漠,對於親人沒有什麽感情。 別人的爺爺去趁圩都會帶點小零嘴給家裏的孩子。他從來沒有,看自己的孫女感覺好像陌生人一樣,冷淡漠不關心。 分家後的第一個新年,他和奶奶就因為了搶一隻雞腿大打出手。兩個人誰也不讓誰,把椅子都砸爛了。要不然兒子夫妻去攔著,出人命都有可能。這件事後來也成為了村裏人茶餘飯後的笑話。 所以在他八十一歲那年,他得病了也沒有人特別去關心他。隻有他自己到處尋醫問藥,最後病入膏肓了就叫兒子送他回老家,回去第二天就走了。 家裏人趕回老家送他最後一程,大家都沒有特別悲傷。因為他在家裏一直都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樣,隻是掛了一個爸爸和爺爺的稱號罷了。 但是該有的葬禮他也沒有少。楊氏夫婦找人算了吉日後,逐一通知了各位親戚朋友回來奔sang。他們還給他找了嗩呐大隊吹吹打打唱了三天三夜,為他“超度”,幫助他“過五關斬六將”。最後還燒了一大堆東西給他在下麵用——有房有車有丫環小廝金銀財寶等等。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能夠享福不用受罪…… 同樣趕回去的還有同樣從村子裏到外麵蓋房定居的叔叔伯伯和爺爺的姐妹以及她們的後人各種親戚。 那一天,村子裏各種顏色的彩旗豎立在老家門前,隨風飄揚。每一條彩旗代表的是一個親人和她身後的家族。 但是奶奶沒有回去,她坐在新家門口罵了他最後一次,足足罵了他一天,罵他冷漠無情,罵他害慘了兒女,罵他不幫她讓她被別人隨意欺負…… 那是金娣她們第一次見證親人的離世。按照習俗,她們從爺爺去世那一天開始就要進行齋戒——不能吃葷菜,不能洗澡,不能睡覺。需要孝子賢孫女披麻戴孝徹夜守靈,直到si者入土為安。因為長時間的跪拜和不能休息,還要配合“法師”的各種要求,經過三天三夜的葬禮儀式,家裏的“孝子賢孫女”個個都被折磨得臉色蒼白,眼冒金星,身體搖搖欲墜。 所以在儀式結束後,所有人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各回各家。金娣她們送走了親戚朋友,還要跟著父母還要整理家裏的東西,洗洗刷刷。當把所有桌椅板凳和家裏的垃圾清理幹淨後,她們一家人也終於洗上了爺爺走後這麽多天以來的第一個澡。以前父母催著她們去洗澡覺得非常煩,但是這一次她們覺得能舒舒服服地洗個熱水澡並且美美地睡一覺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啊!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