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五姐妹

第3章 糧食失收

插完田後,家裏的活都全部交給楊氏和幾個女兒了。田裏插完秧苗,需要施肥,拔草,不定時地放一下水……看著沒什麽活,但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 山坡上的地也要種各種雜糧來保障平時的吃飯問題。那個時候做農民還需要按人頭交公扣糧,他們家裏人口多,交完公扣糧之後哪怕是一天吃兩頓粥,米也是不夠的。 再加上那裏的田比較貧瘠,產量本來就不高。所以開荒種多一些番薯,木薯,玉米,黃豆,花生……這些東西,很有必要。關鍵的時候這些東西能夠保住他們一家人的命。 他們這裏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地理位置很偏僻。水稻一年能夠種兩季。 但是有一年,不知道什麽原因,長出來的禾苗非常茂盛,但是結的稻穗卻非常少。 他們和以往一樣,都是用精挑細選的粗壯的穀子做種,農家肥料也沒有少追,田裏的草也撥得很幹淨,就是稻穀不出產。 那一年的夏天,當農忙時節到來,兩個大的女兒從學校放假專門回來幫忙割禾的時候,別人家是用鐮刀一大把一大把地把稻穀擔回家的,看著就喜人。而他們家是每人扛著一個籮筐一串一串地抽出來的,抽完一大片田都沒有兩籮筐。 看著這愁人的收成,一家人都愁眉苦臉的。大家都不停地幹活不敢吱聲。其實每個人心裏都清楚沒有收成意味著什麽。 就這樣的收成,別說自家吃飯問題了,就是交公扣糧也是不夠的。 幸好公公婆婆那裏的田收成還可以,要不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是到了交公扣糧的時候,公公婆婆卻說這一點點糧食還不夠他們老兩口一年的口糧,堅決不肯拿出來幫忙交公扣糧。 無奈之下,楊氏隻能去求村裏的叔公叔婆。請他們勻一些給他們交了今年的公扣糧先,等下一個季度的糧食下來再還給他們。 村裏的人種田種地隻能勉強養家糊口,不會有多餘的糧食拿去賣。家裏沒有收入,村裏人要是糧食不夠用都是這樣子做的。 幸好天無絕人之路。叔公叔婆是一對心軟慈祥的老人,看到這一大家子人因為糧食收成不好而步履維艱。他們沒有袖手旁觀,把自己分到的不多的糧食秤了一些給他們應急。要是還不夠話就隻能去別家借了。 楊氏挨家挨戶地去求人,有的人家會借 也有的人家不肯借,受盡了白眼。但是為了一家人能夠活下來,她隻能放下麵子去求人。 最後她還是把公扣糧給借夠了。但是這僅僅是第一個難關。更大的難關還在後頭。 家裏沒有糧食怎麽生存才是最大的問題? 幸好她們平時勤快,開荒種了很多雜糧。他們把家裏的餘糧每一頓隻放一點點下去然後煮一大鍋水吃一天。再搭配一些雜糧把肚子填飽再去幹活……這樣過了兩個月。家裏的米缸見底了。新種的水稻還要幾個月才能成熟。 為了生存,他們夫妻商量之後,不得不去娘家求助。 楊氏的娘家離丈夫家有十幾公裏路。那裏也是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的大山,叫做石頭坑。聽名字就知道那裏的土地有很多石頭,所以很多人家隻要有機會都到外麵謀生存去了。留下來的人家不多,非常分散。因為良田實在是太少了。 楊氏的娘家蓋在最高的那座山上,叫做坐雲。要去娘家必須要翻過七八個山頭才能抵達。 她媽媽因為怕吃苦,生下楊氏之後就自己走了,到其他地方另嫁他人。 楊氏是爸爸和叔叔兩兄弟撫養長大的。叔叔沒能娶媳婦,一輩子都把她當成親生女兒看待。 所以當楊氏夫妻倆因為家裏沒米下鍋而來到這裏求助時,叔叔二話不說就給她裝了兩擔米給他們挑回去求急,也沒說要他們還之類的話。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