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遠去的炮聲

第五章 首戰搞笑(1/3)

    世界上有矛就有盾,有飛機就有高射炮,這種關係類似於天敵。高射炮是一種被動防禦。最初,它的用途並不是用來打飛機,而是保衛空域實施幹擾,迫使敵機無法逼近,達不到精準轟炸,從而保護地麵的橋梁、電站、車站等樞紐和主要設施不被摧毀。高射炮發展到最後,通過提升性能,增強機動能力,隱蔽、埋伏、追蹤而達到主動殲滅敵機的目的。這是在無數次的對空作戰中,一點一點積累總結而來。

    B團所轄三個營:一營配屬76.2高炮,射程高度七千米,斜距一萬一千米,下屬三個連,一個連四門炮;二營配屬85高炮,射距略高於76.2高炮;三營配屬37高炮,射程高度三千米,斜距四千米以內,屬於低空防炮,主要在敵機進行俯衝轟炸時阻截打擊。這樣, B團就在所保衛的目標上空形成高、中、低空立體交叉火力網,一旦有敵機進犯,在指揮員統一指揮下可以從臨空一直打到捷徑(高炮至飛機飛行軌跡最短距離),擊毀敵機或迫使其放棄作戰意圖。至於能不能打下飛機,取決因素很多。指揮係統求出的射擊諸元最重要,37炮炮彈為著發引信,碰到敵機爆炸,或者延遲若幹秒自動爆炸。76.2高炮和85高炮為定時引信,炮彈平時插在引信測合機上,根據求出的射擊諸元自動調整。指揮員下令發射,炮手抽出炮彈裝填上膛,炮彈打出去就在設定高度爆炸,彈片輻射殺傷範圍直徑約一百米。

    為了求出精確的射擊諸元,指揮儀瞄準手必須熟悉各種型號敵機的基本性能和最大航速,用來計算好提前量。各炮手之間的配合也要默契、準確、嚴絲合縫,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漏洞。所以對高射炮兵而言,他們總是期待敵機盡量靠近點,再靠近點,以便集中火力開炮,體現毛主席提出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殲滅戰思想。敵空襲的道理同樣,為保證準確無誤投擲炸彈,每次攻擊也要盡可能接近目標,否則一萬米高空隨手一扔,誰知道炸彈晃晃悠悠地在哪兒爆炸了。美軍在朝鮮主力機型B—29、B—26等轟炸機體型大,飛行速度慢,相對好打,但為其護航的F—84(雷電)、F—86(佩刀)等戰鬥機就較難對付,更多的對空作戰主要是對敵戰鬥機展開。

    此前,保衛清川江大橋的是東北軍區高炮某團。趕在天亮前,兩支部隊完成了防務交接。李軒宇所在一連接替的陣地很慘烈。前不久,在一次戰鬥中他們被敵機炸個正著,一個指揮儀班除一名電工幸存外,其餘十幾名戰士全部陣亡。

    76.2高炮采用的是二型指揮係統,四門高炮布置成方形或梯形陣地。指揮儀班作為炮群的眼睛,處於陣地中心。當敵機來襲時,指揮儀班迅速匯集觀測情況,計算射擊諸元,由傳送儀通過電纜傳輸到高炮群,炮手取出定製好引信的炮彈裝彈填發。戰鬥打響以後,指揮儀班不僅麵臨來自敵機攻擊的威脅,處於中心位置的他們還要忍受自己的四門高炮不絕於耳、震撼人心的巨響,幾仗打下來,幾乎沒有聽力不受損的。85炮裝備了三型指揮係統,性能較為先進,具備指揮儀與炮群陣地之間觀炮距離的偏差修正功能,因此可以設在炮群後一百多米的位置指揮作戰,無論危險性還是對人聽力的傷害相對就降低許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