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遠去的炮聲

第四章 跨過鴨綠江(1/2)

    出國的日子一天天臨近,軍營裏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部隊先是做了調整,把年齡偏大的老同誌調離一線,而將相對年輕的同誌充實到作戰部隊。這樣調整是為了保證一線部隊的活力與朝氣,是戰爭的需要。

    人事調整結束後,全團官兵將個人物品整理打裝成包,並貼上姓名以及家鄉親屬的詳細通訊地址,目的是萬一某人陣亡了,部隊便於將他的物品包作為遺物寄回家鄉。除此之外,所有軍用物品上凡有解放軍標誌的都得去除掉。如軍用水壺,由於不是統一配給,有的上麵印有華東野戰軍,有的印有西南軍區某某部隊,這些標記必須全部用刀子刮掉再刷上綠漆,為的是萬一被俘或陣亡就不會給敵人以口實,因為我們是以中國人民誌願軍名義參戰,是民間自願的行為。這樣做據說是為了防止戰爭升級,避免大規模全麵戰爭爆發。

    團裏隻留守少量人員看守營房物資,大多為女同誌及個別年邁體衰者。尹紅娟本來可以留下的,她卻主動找賀團長請纓,並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一番演說。賀團長被打動了,大筆一揮,尹紅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誌願軍戰士。

    進行完誓師大會,並補充了若幹戰場紀律,部隊便乘軍列向中朝邊境城市安東(今丹東)進發。此時的安東早已成為一座繁忙的軍事城市,各種車輛、武器、部隊充塞著每一個角落,戴著船形帽的蘇聯軍事人員隨處可見。部隊到達後顧不上休整,整裝列隊將高炮掛上牽引車,這支年輕的高炮部隊就要走出國門。

    啟程時接近黃昏。選擇這樣的時間出發,並不是刻意要營造一份悲壯,僅僅是出於隱蔽的需要。與荊軻赴秦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心境不同,這是一群意氣飽滿、鬥誌昂揚的青年軍。

    安東與新義州隔水相望,連接兩個城市的是橫跨鴨綠江的兩座公路鐵路兩用大橋。部隊從東邊的大橋駛過,西邊的那座大橋靠近朝鮮端已被炸毀坍落在江水裏。守衛鴨綠江大橋的有一支蘇軍高炮部隊。李軒宇注視著這些同行,他們懶洋洋地倚在掩體裏,默然無語,一個個塊頭十足,就是身上的軍裝油漬斑斑皺皺巴巴,邋遢得像賣油條的。李軒宇心裏慨歎:老大哥就是這副德行啊!

    車隊浩浩蕩蕩,各級指揮員分處於隊伍之間,在卡車上打著節拍,統一指揮高唱誌願軍戰歌:“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歌聲與車輪隆隆駛過的聲響一起飄蕩在江麵。此刻,前麵西風慘烈,身後殘陽如血。

    當部隊經過新義州時,車廂裏傳出的激昂的歌聲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映入大家眼簾的已經不能稱之為一座城市,而是一片巨大的瓦礫場,沒有人煙,也沒有拖兒帶女的難民,幾乎看不到生命跡象。無數攤大大小小的瓦礫錯亂淩散,墳場般地靜默。個別殘垣斷壁倔強地從瓦礫中探出一點頭來,好像欲與一江之隔高樓林立的安東似比高。這種反差實在太過於強烈了。觸目驚心,所有人都沉默了,震撼、憤慨逐漸取代了出發時的隱隱不安。肖寶魁問張永昌:“怎麽看不見人,難道被美軍飛機炸光了?”

    張永昌說:“聽說活下來的人都鑽進了山洞,或者找一片樹林躲起來。即便是這樣,他們也不敢生火做飯,生怕炊煙暴露了藏身的地方,成為飛機轟炸的目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