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七零章 儒墨辯鬼(2/4)

    實際上對比一下佛道興起的朝代,就能一目了然,道教興盛於漢、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唐、宋、明。而佛教興盛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後唐、元、清。也就是在漢人統治中國的時候,多數是弘揚道教的。而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後,更加推崇佛教,糾其原因卻也不難理解,一是少數民族控製中原的手段就是希望漢人們沒有血性,而漢民族在自己本族人建立朝代時則多推崇道教,糾其原因,一方麵是本土宗教,二方麵原因是漢民族治國時,更注重民族的修養生息。

    漢、唐立國之初都是遭逢大變,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的的破壞。道教提倡的無為而治,更適合恢愎國家元氣。還有一點那就是道教的文化包容性遠強於佛教,雖然也不鼓勵工商,但也不會過份壓製。這才有了強漢、盛唐、富宋!在看佛教站主導地位時期的國家統治,不是閉關鎖國,就是對老百姓進行血腥的鎮壓。

    李長良聽著墨家的傳人講經,卻在思慮佛道兩個宗教。如今國家初定,也到了考慮宗教問題的時候。看來自己得把道教的地位往起提一提了。自已這個李姓怎麽著也和道家的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沾了點親戚關係,不幫道教幫誰來著。還有一點那就是道家對儒、墨、陰陽、易家包容的態度,或者是先有了道而後有了儒、墨、陰陽、五行、周易等家。百家爭鳴顯學上是儒墨登場,但總領百家的還得是道家思想,能夠真正代表中國人思想哲學觀念的也隻有道家。

    隻是現在驪山腳下雖然熱鬧,但道家也好道教也是,都沒來什麽叫的響的人物。即然不來那就得自己點將了,東北道教領袖奉太清宮的葛月潭道長和自己七哥相交莫逆,正是個合適人選,葛老道自己也見過真正的世外高人。

    李長庚正算計著如何發展道教,此時童知寒也剛剛講完一段明鬼篇,聽講的人正在低聲議論,這時裕仁這家夥不知從那裏鑽了出來。

    李長庚頗感意外地對裕仁道:“太子殿下不是要去西方考查嗎,怎麽還沒走?”

    裕仁跪著給李長庚來了個大鞠躬,頭都快碰到地了,看樣子跟磕頭差不多,“委員長閣下、夫人安好,裕仁已經到上海了,聽到你要建驪山學宮,重現百家爭鳴之盛舉,也隻好折轉回來,仰慕一翻!”

    李長庚拍了拍裕仁的肩膀笑道:“中日兩國不但一衣帶水,而且在文化上也是一脈相承,太子殿下將來是日本的國君,能重視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對今後兩國間有友好往來,是有極大好處的。對了,太子殿下的漢語的越來越好了!”

    兩人話的功夫,辯論已經開始了,最先對童知寒發難的是新儒學的代表人物熊十力言道:“世人應該敬鬼神而遠之,世界當以人為主,人不修仁德,隻畏懼鬼神,與蠻夷何異。人隻有受到了聖學之教化,才懂得行為的準則,仁、禮、信、義、智、忠、忍、孝、悌、廉,是聖人總結出來的道德規範,按照聖人的道德行為正已之身,便會生出浩然正氣,醫家正氣內存邪不相幹,一個人行得端坐的正,對鬼神又有何懼。畏懼鬼怪隻是那些貪利人,爾不思教化民眾仁愛正氣,反到行鬼神之事,實非君子所為。世俗有言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叫門。墨乃邪路也!”

    熊十力的辯解引來了一片掌聲,就連裕仁也是聽得連連點頭。李長庚向熊十力點了下頭,輕輕的鼓了幾個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