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山寨英雄

第一七零章 儒墨辯鬼(3/4)

    童知寒卻不為形式所動,辯解道:“儒知鬼否?儒即知鬼,敬之而不畏之,儒人隻以為給鬼神敬香,便可將其打發,乃自欺人也,儒口稱仁愛卻將人劃之為蠻夷,是何仁愛?敬畏鬼神乃是要讓識得善惡,辯得是非,不敢妄言、不敢妄行。世人懂得仁、禮、信、義、智難,但懂得是非利害卻是容易。儒治了兩千年中國家,不知教化幾人?儒乃腐道也!”

    童知寒的辯駁也是給力非常,李長庚也向熊十利點了下頭,輕鼓幾下手掌。卻見到裕仁在那沉思,顯然儒墨兩家的辯駁,讓他混亂了,這和日本人投機取巧有關,日本人聰明地把佛道儒墨等家混在一起,形成了他們本國的神道教,關起門來道理也能自圓其,可日本沒有中國文化的發源根基,碰到這種直指思想本源的辯論,他們竄起來的東西就混亂不堪了!

    不知是誰叫了一聲,請委員長評是敬鬼還是畏鬼。李長庚笑了笑看了眼自己身邊抱著兒子的喬莫愁一眼,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他今穿得是一件很考究的黑色漢服,腰上掛著一把寶劍,劍尾沒有掛穗,是一把武劍。李長庚起身做了一個古禮,手扶寶劍做足了氣勢後才慢慢道:“鬼,善鬼、惡鬼、不善惡鬼,就同人一樣,善人、惡人、不善惡人。人,以不善惡者為多,鬼,以不善惡者為多。惡人怕善鬼,善人怕惡鬼!不善惡人畏惡鬼也敬善鬼,也怕不善惡鬼。

    鬼在何處,鬼在人心,心正之人不見鬼,心惡之人便疑神疑鬼,敬也好,畏也好,不敬不畏也好,在於人心之善惡也!”

    李長庚得很投機,他把善惡論引入辯論中,即沒有儒對也沒有墨錯,儒家和墨家對於他來都是有用的,儒家用於治國,墨家用於治儒。他要把這兩者即對立起來,也要統一起來,為他所用。

    委員長大人的講話,大家自然要捧一下場,掌聲比前兩位大了許多。有人接問道:“委員長大人,你是讚同儒家還是墨家,你在東北實行大鍋飯製度,很像墨家的兼愛思想,不知你怎麽看?”

    “在我看來,墨家思想也好,儒家思想也好,都有相通之處,那就是一個愛字,仁愛、兼愛都是世之大愛。東北為了富國,老百姓將口中的糧食節省下來,窮人、富人同吃一鍋飯,為的是東北發展工業。看起來這的確像是墨家的兼愛思想,但我認為也裏麵也有仁愛。仁愛也好兼愛也好,核心是一個愛字,愛是兩者相互依存的,隻有國愛民,才會有民愛國,反之民愛國國也才會愛民。

    大鍋飯隻是一時的權益之計,不能永遠吃下去,這不是大鍋飯不好,而是每個人的需求終究不同,當中國完成了工業化發展,工業不再擠壓農業的時候,吃飯還是要回歸到家庭當中。不是大鍋飯不好,而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的需求不同。世間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的,一以蓋之本身即不可取,也是反自然規律的行為。儒、墨都有各自的治國良策,是古代先賢智慧的結晶,強分對錯隻會一葉障目!”

    又有人追問道:“委員長東北實行的大鍋飯政策會向全國推廣嗎?”

    李長庚點點頭“我之前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從現在的實際情況上來看,怕是勢在必行。發展工業必然會擠占農業人口,如果我們早十年二十年時間發展工業,自然不用實行這麽極端的方法,但如今世界正麵臨千古未有之變局,工業化發展一日千裏,我們若不奮起直追,全力發展國家工業化體係,就會落後於世界,落後於世界我們就會挨打,就會被人欺負。隻有當我們中國強盛了,國家才能安定,人民才能有一個平穩的生活環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