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笑傳

第1章 努爾哈赤開疆土 一統滿洲展宏圖(2/5)

    努爾哈赤一看到這架勢,哎呀媽呀,這明軍的裝備可真是嚇人啊,不能掉以輕心啊。於是他趕緊命令右翼的四旗兵,拿起棉甲楯車慢慢地前進。他們的右翼紅用護軍先鋒隊,不等棉甲楯到就奮勇先登,跟明軍正麵交鋒。結果兩軍鏖戰了很久都不肯退。

    努爾哈赤一看這情況,果斷命令後軍前去助戰,形成猛烈衝擊,明軍頓時大敗。後金軍追擊到渾河岸邊,明軍紛紛溺水而死。總兵陳策、參將張名世都戰死了,這一場可真是鬧劇般的戰鬥啊!

    第二場戰鬥,那就是白塔堡之戰了。在戰鬥中,後金兵追到陳策的四川兵,把他們渾河殲滅。突然,他們看見渾河南岸四裏左右的地方,有明步兵一萬多人,裝備著楯車,浚濠安營,用秫秸做屏障,外麵塗上泥巴。

    這可把努爾哈赤給惹毛了,決定對明軍發起進攻。就在這時,奉集堡的總兵李秉誠和武靖營的總兵朱萬良、薑弼等三位總兵,率領著騎兵三萬人來援,紮營在白塔堡,他們派了一千人做前探,結果這一千人就遭遇了後金兵雅蓀率領的精銳護軍二百人。

    這雅蓀可真是個慫貨啊,一看到明軍就嚇得不敢動了,“見之不戰而退”。結果明兵遠遠地跟在他們後麵。努爾哈赤一聽到這事兒,火冒三丈,親自率大軍追擊。

    在路過四貝勒皇太極大營的時候,皇太極聽說父汗親自出戰,急忙乘馬追趕,勸說父汗不要追趕,由他來追。努爾哈赤答應了。於是,皇太極率精銳護軍,迎擊跟隨雅蓀的明軍,明軍四散逃走,皇太極一直追到白塔堡。

    在這裏,皇太極看到明三總兵正在統兵布陣,擺出一副“你過來啊”的架勢。可沒想到後貝勒代善和台吉嶽托,也率領後金大軍趕來,與皇太極的護兵一起追擊明軍四十裏,斬殺三千餘級收兵。

    第三戰,渾河南岸之戰。傍晚時分,努爾哈赤又帶後金軍萬人,進攻渾河南岸的明軍步兵營,斬殺了明副將董仲貴、參將張大鬥。至此沈陽城內外明軍全部被殲滅。後金還殲滅了3萬名明朝援兵。

    努爾哈赤在沈陽城內大擺宴席慶祝勝利,論功行賞。這一場戰鬥真是打得驚天動地啊!

    占領沈陽5天後,努爾哈赤這哥們就決定要去攻打遼陽了。他召集了一群貝勒,跟他們說:“沈陽已經被我們拿下了,現在敵人已經大敗,我們要趁勢而上,去攻取遼陽!”這些貝勒們一聽,都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於是,在1621年3月18日這一天,努爾哈赤就帶著大軍從沈陽出發了。他們一路浩浩蕩蕩地前進,一直來到了虎皮驛。這裏的明兵一看到後金大軍殺過來了,嚇得趕緊棄城而逃。努爾哈赤就在這裏紮下了營地。

    而明軍駐遼陽的文武官員們一聽說後金大軍又來攻打遼陽了,都慌得不行。他們說:“滿洲大軍已經攻取了沈陽,現在又來攻打遼陽,這可怎麽辦才好啊!”於是,守城的官員們趕緊想辦法應對。他們決定太子河,把河水注入到防城濠裏,然後關閉西閘,沿著城牆排滿槍炮火器,四麵守禦。

    1621年3月19日,努爾哈赤帶著大軍,一路浩浩蕩蕩地抵達了遼陽城下。他們一到城東南,就遇到了由明總兵李懷信、侯士祿、蔡國柱、薑弼、童仲揆等率領的5萬明軍。哎呀,這碰麵了可不就熱鬧了嘛,兩軍之間一場激戰就這麽打響了。

    努爾哈赤一拍大腿,下令讓左翼四旗兵去攻擊明軍的左側。這時,四貝勒皇太極帶著精銳的後金兵請求參戰,可努爾哈赤卻製止他說:“我已經讓左翼四旗兵出擊了,你就不要湊熱鬧了,可以帶著右翼兵去城旁窺視他們。”但是皇太極這個小夥子可真是有決心啊,他堅決請求參戰,努爾哈赤隻好同意了,並特派二黃旗精銳護軍前往助戰。

    於是,皇太極帶著大軍從左側進攻明軍,哎呀,這一下可把明軍給打亂了,他們紛紛逃竄。皇太極乘勝往南追擊了60裏,殲滅了大部分的明軍,一直追到鞍山城才返回。同時,從西門出來的明援兵也倒黴了,他們遇到了二紅旗後金兵,被打得落花流水,逃回了城裏。

    這一夜啊,後金兵在城南7裏紮下了營地。

    1621年3月20日,努爾哈赤開始發動攻擊,那可真是熱鬧得不得了。他們的目標呢?東門和西關武靖門,那可是他們的重點“狩獵”對象。

    右翼四旗後金兵呢,他們負責攻打東門,而左翼四旗後金兵則負責攻打西門,這可真是齊心協力啊!努爾哈赤這個戰鬥指揮家經過一番觀察後,對貝勒們說:“咱們繞城之水西有閘,可以讓左翼旗兵去掘開它;東有水口,可以讓右翼旗兵去堵塞它。”說完之後,他就親自率領右四旗兵布置楯車於城邊,以保衛兵裝土運石堵塞城東水口。

    哎呀,明軍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可不會坐以待斃。於是他們派出了步騎3萬出營城東門外,列槍炮三層連發不已。這可真是讓人看了都捏把汗啊!這場戰鬥可真是激烈得讓人熱血沸騰啊!

    這時左翼那邊派人來騎著馬火急報告說:“掘閘,實在不如搶橋來得容易哦!”努爾哈赤聽了,摸了摸下巴,讚許說:“既然如此,那左四旗兵就給我去搶橋吧!要是把橋給我奪下來,趕緊告訴我,我好派兵進攻這個門。”這時候,東水門已經給堵得嚴嚴實實的了。

    於是右四旗兵前麵的棉甲軍就布列楯車,進攻東門外明兵。明兵連發槍炮,右四旗兵大呼而進,兩軍就在巷子裏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後金兵紅旗、紅甲精銳護軍都投入戰鬥,明騎兵被打個落花流水後,重點進攻明步兵。明軍實力不敵,往城東門潰逃,結果紛紛墜入濠中。濠水盡赤,右旗兵占領東門外。

    而左四旗兵這邊呢,他們也成功地奪占了西關武靖門外橋。明兵從城牆上射火箭、發火炮、擲火罐,阻擊左四旗兵攻城。可這能難倒我們英勇的後金兵嗎?左四旗兵奮勇衝突,豎梯登城,終於登上城牆,占領了西關。“驅斬其眾據占兩隅”。遼陽城中驚擾兵民大亂,四處奔逃。

    右四旗那邊還沒攻下東門呢,努爾哈赤就果斷地把右四旗兵調到西關入城參戰了。這一夜城內展開了殘酷的巷戰,明軍拒不投降,“拒戰達旦”。混亂中道員牛維曜等人縋城而逃了。

    夜晚,西關的戰鬥打響了,城裏雖然有上萬明軍,但他們的戰鬥力卻不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這時,遼東巡撫、遼東經略袁應泰,終於意識到了自己在沈陽、遼陽的戰役中指揮失誤,真是後悔莫及。

    這個袁應泰,陝西鳳翔人,當年可是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的進士,做過臨漳知縣、工部主事、河南右參政,還當過兵部侍郎。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他被提拔為右僉都禦史,去遼東代替周永春巡撫,十月,又代替熊延弼經略遼東。在天啟元年(1621年),剛登基的明熹宗還賜予他尚方寶劍,在遼東可是有生殺大權的人。可這個東林黨人一到遼東,就葬送了遼東。

    此時,剛從遼陽城野戰逃回城內的袁應泰,下令城內各個將領組織抵抗。但這些將領們就像一群各自為政的散兵遊勇,根本無法形成統一指揮。他們隻能在各自的領地裏作戰,完全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而城外還有大批未來得及撤回的明軍主力,現在更像是失去了指揮的羊群,隻有各自為戰,或是選擇逃亡。

    這時袁應泰對身邊的參將張銓說:“天哪,難道點辦法都沒有了嗎”?張銓聽後歎了口氣說:“唯一的辦法就是動員百姓了。”於是他去動員百姓,不到半夜就有上萬百姓報名參加。袁應泰下令打開軍械庫,發給武器。於是這些百姓和殘兵就參加了與後金軍的戰鬥。

    袁應泰、張銓帶著這些殘兵和百姓與金軍巷戰,一直打到三更。這時他們看到遼陽失陷已經近在咫尺了,感覺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了。於是袁應泰命令張銓說:“你沒有守城的責任,趕緊走吧,我死在這裏。”說完後他佩戴著尚方寶劍和官印,在遼陽城東北鎮遠樓與妻弟姚居秀一起自縊殉國了。

    張銓一直堅持抵抗到最後被俘,努爾哈赤想要招降他,被他拒絕。皇太極再次出麵招降,張銓仍堅持不屈,隻求一死,於是被賜自縊。

    就在1621年3月19日至21日之間,努爾哈赤僅用了3天時間,就把明經營了200多年的遼東省會、東北第一大城市、遼東都指揮使司、東北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遼陽城攻毀占領了。這速度真是讓人目瞪口呆啊!

    隨著遼東巡撫、經略袁應泰的自盡,張銓不降自縊,分守道何廷魁、監軍道崔儒秀等人也紛紛效仿,自刎身亡。城外總兵楊宗業、梁仲善、朱萬良率領部隊拚死抵抗,但最終因力量懸殊而英勇犧牲。總兵侯世祿、薑弼突破重圍,殺出一條血路而逃。高出、胡嘉棟、韓初命這幾位監軍也趁機混亂逃跑,最遠竟然跑到了朝鮮境內。至此,遼陽城徹底陷落,努爾哈赤還殘忍地屠殺了四萬多名敢於抵抗的遼陽城居民。遼陽城易主,遼沈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說到遼沈之戰的失敗,其實就是東林黨人袁應泰指揮不利造成的。

    這可真是曆史上的“大笑話”啊!話說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突然駕崩,新繼位的皇帝朱常洛就像開了掛一樣,一個月之內狂奔到了天堂,於是他的長子朱由校就接手了皇位,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光宗。

    光宗這暴脾氣可真是遺傳到位啊,一上台就搞出了個“紅丸案”,把自己送進了棺材。然後他的長子朱由校又順利成章地接了他的班,成了熹宗。這熹宗初立,朝廷內部就像鬧劇一樣,爭奪激烈得不得了,結果把原遼東巡撫周永春和遼東都司經略熊延弼給炒魷魚了。

    這時候呢,我們的東林黨人袁應泰就閃亮登場了。他被派來兼任這兩個職位,這哥們兒一到遼東,就豪氣幹雲地表示:“我要在遼東幹到底!而且我還希望文武諸臣別有二心!”還得到了尚方寶劍的賜予。可惜啊,他是個文官,根本不懂軍事,結果一上陣就指揮不利,造成了遼沈之戰的失敗,葬送了數十萬明軍將士的生命。哎呀,這真是自己斷自己後路啊!

    嘿,你知道嗎?努爾哈赤向沈陽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那時候,袁應泰可能是忙著吃火鍋,沒來得及告訴沈陽的指揮官、總兵賀世賢要保持冷靜。結果,這個賀世賢,他就像一隻中了陷阱的野獸,被努爾哈赤玩弄於股掌之中。

    這家夥背著個大酒壺,喝得東倒西歪,隻帶著一千騎兵就衝出去跟後金軍幹架。結果呢,被後金軍像圍獵一樣圍得水泄不通。他一邊戰鬥一邊撤退,最後在西城門下被後金兵的亂箭射得像刺蝟一樣,從馬上摔下來掛了。

    副總兵尤世功看到這情況,想都沒想就衝出去救賀世賢,結果自己的士兵跑得比兔子還快,隻剩下他一個人在戰鬥。他就像個孤膽英雄,雖然奮力戰鬥,但最後還是沒能逃脫,也掛了。

    這下可好,沈陽城裏沒有了領導,士兵們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撞,蒙古軍隊又趁機反叛,把城門打開了。後金軍就像潮水一樣湧進沈陽城,用不到一天的時間,沈陽就失守了!

    七萬明軍和百姓被殺得血流成河,沈陽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這劇情就像電視劇一樣,真是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袁應泰這次又犯了和沈陽一樣的錯誤,他以為13萬明兵對8萬後金兵,人數上可是占據了絕對優勢啊!所以他決定不能龜縮在城裏,而是要像賀世賢一樣勇敢出擊。

    他親自率領侯世祿、李秉誠、梁仲善、薑弼、周世祿等五位總兵,還有五萬明軍,出城列隊迎戰。留下巡按張銓在城裏指揮守軍配合作戰。他們靠著火炮和重武器,在城外擺開了陣勢。

    一開始,明軍可是打得有聲有色,但時間一長,戰鬥力就減弱了。袁應泰在前線率領步軍死戰,但二線的騎兵卻不聽命令,在兩翼遭到夾攻時,沒有死戰到底保護前軍,反而一接觸後金兵就亂了陣腳。

    這可真是“勇敢”的騎兵啊,比兔子還跑得快!看來這一次,袁應泰可沒能讓明軍打個漂亮的勝仗,反而可能要變成“英勇的敗類”了!

    努爾哈赤這個老狐狸,他可精明著呢!對付城外的明軍,他就像個老練的指揮官,采用各個牽製的戰術,把明軍分開,然後集中兵力,像打地鼠一樣,各個擊破,把城外的明軍消滅得差不多了。

    這時候,他派出七個旗的兵力,集中進攻空虛的遼陽城,在西關門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危急時刻,袁應泰在炮火掩護下撤回城內,但城池已經被後金兵包圍,西門已經攻破。

    激戰了一夜,城內因為寡不敵眾,天亮前遼陽城被後金軍占領。這可真是像一場激烈的圍棋比賽,努爾哈赤攻下遼陽,意味著明朝在遼東的防禦就像一塊土崩瓦解的棋盤,至此明朝實際上失去了遼東。

    對於努爾哈赤來說,遼沈之戰就像是一場立國之戰。五天之後,他就像一個乘勢而上的騎士,以攻取遼陽為目標,繼續向前推進。看來明朝的敗局已經不可避免了!

    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二十二日,遼陽城內熱鬧非凡,大街小巷都拉起了繩索,掛滿了紅色的橫幅,結彩梵香,到處都是黃紙書寫的“萬歲牌”。聽說努爾哈赤要來,城裏還特地準備了兩乘轎子,一個鋪著虎皮,一個墊著軟墊,真是迎接貴賓的架勢啊。

    中午時分,努爾哈赤從遼陽西門大搖大擺地進城了,金兵們載歌載舞,高呼“萬歲”,鼓吹聲震天響。努爾哈赤住進了原來的遼東經略衙門,還派兵到處張貼安民告示,號召居民們歸順。當然啦,也有些人是在金兵逼迫下才剃發歸順的。

    接著,李永芳被命令在城內搜羅殘餘的明軍,把那些曾抵抗過明軍的居民和可疑分子都抓起來,清點過後就地處決。這個李永芳啊,是鐵嶺人,明朝遼東總兵官、寧遠伯李成梁之孫。他曾在明萬曆後期任遊擊,鎮守撫順。後來在1618年投降了努爾哈赤,獻出了撫順城,成為了明朝第一位投降後金、第一個獻城的邊將。投降後他被努爾哈赤授為三等副將,隨後又升為三等總兵官。他在1634年封為三等子,世襲罔替。不過同年他就病死了。

    這努爾哈赤可真是把一切都布置得妥妥帖帖啊!他讓被俘的明遼東巡按張銓來見他。張銓筆直地站在大堂中央,金兵強迫他下跪,但他可是眼睛瞪得大大的,說:“我是天子的重臣,怎麽能跪你呢?”

    努爾哈赤聽了,不慌不忙地說:“戰中被擒的人,如果不怕死,堅持要一死,那我們就會好好養著他。你會怎麽樣?”,張銓卻伸長了脖子等著被砍,說:“我受我皇深恩厚祿,現在如果接受你的養育而苟且偷生,那將遺臭後世。你雖然想養著我,但我不想活了,寧願一死。”

    努爾哈赤見張銓不投降,反而挺佩服他的,就饒了他一命,讓他自殺。結果張銓整理好衣冠,向南拜了五拜皇宮,說:“臣不能報答皇上。”又遙拜父母,說:“兒不孝,不能再服侍父母了。”又回頭對周圍的百姓說:“你們不能得到我的服侍了。”於是揮劍自刎,時年僅46歲。

    明崇禎皇帝聽說這件事後,追贈張銓為兵部尚書,諡號為“忠烈”,還建了一座祠堂叫做“昭忠”。一個忠臣就這樣以身殉國了,不過他的事跡倒是讓人傳頌千古呢!

    1621年六月二十二日那一天,努爾哈赤在原遼東經略衙門搖身一變成為了行宮主人。這裏可真是熱鬧了,大家又唱又跳,就像過年一樣,慶祝這個特別的日子。

    努爾哈赤坐在大殿裏,貝勒們、副將們、參將們依次排開,大家都漲紅了臉,激動地等待著努爾哈赤的賞賜。貝勒們被賞了200兩的銀子和220匹布,還有30匹緞子。副將們也每人得到了150兩的銀子和150匹布,還有15匹緞子。參將們則是80兩銀子、80匹布和8匹緞子。

    遊擊們也很高興,每人得到50兩銀子、50匹布和5匹緞子。那些牛錄額真、備禦、白巴牙喇纛額真、備禦銜巴克什們就更厲害了,他們每人得到20兩銀子、20匹布和2匹緞子。

    白侍衛、巴牙喇、代子備禦、披編甲也得到了他們的獎勵,每人15兩銀子、15匹布和2匹緞子。白馬牙喇、紅馬牙喇首領,管牛錄的幹總、千總銜的巴克什們也不甘示弱,每人得到10兩銀子、10匹布和1匹緞子。

    那些執纛人得到了10匹布的獎勵,牛錄額真代子、千總們每人8匹布,披甲的人、沒攜盔甲的馬甲兵、騎甲的殿後步甲兵每人7匹布。各路千總則每人6匹布,莊屯領催、守堡每人4匹布。

    宴會鬧完之後,努爾哈赤把貝勒、副將、參將等留下來說:“遼陽這地方真是天賜給我們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遷都到這裏來住呢?還是說我們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去呢?”眾人齊聲回答說:“回國”。努爾哈赤又說:“如果我們回去了,遼陽肯定也會成為我們的領土,但那些城堡裏的居民,如果逃到山溝溝裏去了,那可就麻煩了。我們得放棄得到的這塊好地方,回國之後再來征討,這不是挺麻煩的嗎?而且這裏正好在明朝、朝鮮和蒙古三個國家的中間,是個戰略要地,我們完全可以住在這個天賜的好地方”。

    努爾哈赤對群臣說:“你們回答是錯誤的,不對的,短見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莫不過於土地和人民,若班師回赫圖阿拉京城,遼陽城就保不住了,有可能重新落入明朝手裏,還得再起兵征討,勝負難料。況且遼陽是最早的城市,北方的中心,交通樞紐,曆代國都,是明遼東省巡撫、經略衙門治所,軍事重鎮,即能阻明,又可溝通朝鮮、蒙古,是天然寶地,即有上天眷顧,我們應該順應天意,我們萬萬不能離去,在此建都。”

    聽完努爾哈赤的英明決策,各位貝勒大臣齊聲讚歎:“我們的主子真是太有智慧了,遷都遼陽這個決定實在是高明!”於是,後金的首都就這樣定在了長白山餘脈千山山麓,太子河畔這塊風水寶地遼陽。

    努爾哈赤親自坐鎮遼陽,處理各種軍政事務,而讓四貝勒皇太極去赫圖阿拉執行遷都的任務。幾天後,皇妃和諸皇子宮廷的人員都留守在遼陽,大臣們也相繼趕來。

    大家都來到遼陽這個新的都城,開始了新的生活。雖然有些不適應,但是他們都知道,這是為了後金的發展和繁榮,他們一定會努力適應,並且為這個新的都城貢獻自己的力量!

    哎呀,這努爾哈赤可真是個有魄力的家夥!定都遼陽之後,他可是開始大刀闊斧地整肅遼陽城了。就在1621年3月24日那天,他在遼陽城的西門擺了個大陣仗,命令遇到可疑的遼陽人就殺掉。

    努爾哈赤派了8個遊擊和2個都司,讓他們去登記戶口、造花名冊。首先讓那些隱藏的明軍報名,一個不漏地編入軍隊,違者斬首;然後再讓遼東的百姓按照每家出3個人、5個人、2個人的比例,跟著八旗營兵分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