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七三七章 傳世哥窯(二)(2/2)

    也形成了傳世哥窯的釉麵不光亮,似有一層酥光,這有別於汝釉的清麗,官釉的靜謐。

    由於傳世哥窯是一次掛釉,施釉也非常均勻,達到亞麵瑩潤而不澀,酥而不滯,沉靜舒暢,卻又不失靈逸之勢,這種矛盾的體現,致傳世哥窯的藝術效果達到極高境界。

    傳世哥窯胎顯得適中而釉層較薄,由於釉和吸附性良好的胎土的結合,微觀下釉層不存在明顯的釉泡,既然,釉泡在傳世哥窯釉麵上表現不那麽突出,哪又何來“攢沫聚珠”現象呢?

    所以,可以肯定的“攢沫聚珠”不會在北宋哥窯出現,南宋老虎洞成熟期的哥窯有稀疏錯落有致的大中釉泡,但是,“攢沫聚珠”的表現並不突出。

    而宋末元初的哥窯釉質大都顯得渾厚失透,有些器物施釉厚薄不勻,喪失了靈動之氣。

    有少部分灰胎、黑胎哥窯由於采用類似官窯的石灰堿釉,施釉也較厚,有些器物雖然有金絲鐵線的特征,但是,鐵線開片較粗而稀,金絲薄且浮,延續舒展狀不夠嚴謹,零亂無序。

    器表偶有縮釉或棕眼,微觀下分布著均衡有序、錯縱疊壓的細釉泡,表現著“攢沫聚珠”特征但並不明顯。

    但是,宋官窯器大部分表現有這些特征,而龍泉瓷“攢沫聚珠”特征卻表現也較明顯。

    所以,不能將具有“攢沫聚珠”特征的器物錯誤的認為是傳世哥窯。

    恰恰張元跟雕刻專家爭的這件哥窯瓷器,他不僅沒有紫口鐵足,也沒有攢沫聚珠。

    對於一般人來,沒有這兩種特點的哥窯,那基本上就被排除在哥窯之外了,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那絕對是贗品。

    根本沒有購買的必要。

    比如持有這件哥窯瓷器的賣家就是如此,張元肯出五十萬,他其實已經動心了。

    不過旁邊有該死的雕刻家在那裏跟著競價,這讓賣家心裏頭就動了別的心思,準備看誰出的價格更高。

    張元沒理會賣家,也沒理會雕刻專家,他知道這兩個人心裏頭現在都在翻江倒海。

    隻要價格沒有敲定,他就不著急加價。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件哥窯瓷器給確定了。

    傳世哥窯造型上和北宋後期的官汝窯異常相似,器型多有仿商周青銅禮器或仿良諸古玉禮器,具有濃厚古樸雅韻之氣。

    陳設觀賞器有各式爐、多種雙耳瓶、琮式瓶、罐類、農業用具、兵用工具、花觚、執壺等。日用器型有盤、杯、碗等。

    文房類有臥足洗、海棠洗、三足洗、棱花洗、葵口洗等。有采用貼塑、捏塑、鏤空等紋飾。

    兩者中有些同一造型的器物的尺寸大、高度、胎壁厚薄、棱邊弧線等非常一致,似乎出自同一工匠之手。

    有如此古樸神韻如孿生之國粹非跨朝代所能言喻的,表明了宋代宮廷對用器的品質、尺寸、大有著極嚴格的要求。

    也進一步明:商周青銅範模的製造工藝在北宋瓷業已廣泛應用。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