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四十七章 商山四皓(1/2)

    人生就如同一條奔湧不息的河流。

    時而湍急,時而平緩,有波峰,也有低穀,一個不慎,就有可能鑽入曲折蜿蜒的河曲沼澤,再也沒了前進的動力。

    在這場楚國權力變革之中,季布、丁公都是失意的一群人,他們與項氏一脈的關係隨著權力的被剝奪而變得更加生疏,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以項莊、項聲、項襄為代表的項氏將領勢力在軍中的迅速崛起。

    逐漸被邊緣化的季布、丁公漸漸心灰意冷。這些昔曰楚軍中堅的消極態度,讓楚軍的這次伐魏軍事行動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季布、丁公等人的異議,此時已經傳不到項羽的耳朵裏了。

    伐魏勢在必行。

    戰機稍縱即逝,項羽在戰略大局方麵,眼界或許不夠開闊,但在戰術運用和局部戰場態勢的判斷上,卻是第一流的。

    大梁的位置進可攻、退可守,又有滎陽堅城阻擋在秦軍的進攻路線上,分析,楚軍如果成功搶占大梁,就能夠爭取到與秦國平等對話、平起平坐的權力。隻要秦人在是否增援的問題上顯示出一點點的猶豫,項羽的這一次冒險就大功告成了。

    當初,麵對章邯的強大秦軍,各路諸侯均作壁上觀,隻有項羽率領的楚軍獨自承擔起了抗秦的重任。今天,麵對質疑和異議,個姓執著而強硬的項羽在反對聲中一意孤行,希望用事實證明寶刀未老,身體上的殘疾並沒有催毀他心中的鬥誌。

    浸透在骨子裏的驕傲讓項羽堅信,越是別人不認可的,一旦他堅持下去,就會再一次造就一次讓世人震驚的奇跡。

    同時,為了配合楚軍的行動,楚國相項佗遣了婁敬為使者,前往秦國說項,婁敬也是故齊人氏,是繼蒯徹之後楚國新一代辯士的代表,與老謀深算的蒯徹相比,年輕的婁敬還處於稚鳥階段,項佗用他暫時不必擔心遭到反噬。

    作為楚國利益的代言人,婁敬的出使意圖就是迷惑秦國,從而為楚軍迅速的吞並豐饒的魏國贏得時間。

    ——。

    曾經的同盟者。

    相約共抗暴秦的楚、魏兩國,終於走上相互攻伐的不歸路。楚國磨刀豁豁。讓身處在旋渦中央的魏王豹心驚膽戰,更讓他氣急的是,派到楚國去遊說的使者張敖不僅沒有為魏國說話,而且還將魏國的底細向楚國透露了一幹二淨。

    本就不是對手。

    現在又遭到內部人氏的反叛,魏豹在傍徨之中,焦急的等待著雍齒出使秦國能帶回來好消息,但他卻不知,雍齒這個誇誇其談的家夥,其實認識的秦國官員並不多,當初沛縣起兵時的一幹老弟兄,已經死得死,隱得隱,而在劉邦西征之後收服的將領謀士中,許多人不齒雍齒兩麵三刀的為人,根本不願意與之交往。

    最後,雍齒在關中奔波了二十餘天後毫無收獲,他雖然以魏國使者的身份見到了陳平、李政等重要的秦國官員,但象支援魏國這樣涉及到軍事、外交多個領域的重大事件,陳平、李政等人不敢擅自作主。

    無奈之下,雍齒隻得又轉輾回到三川郡郡城雒陽。在長安他多方打探,終於得到確切的消息,武侯李原正從南陽郡一帶往三川郡而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