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作物栽培耕種(精裝)

古代栽培 6.(1/2)

    古代栽培 6.

    甘薯的引種和推廣

    甘薯的食用部分是肥大的塊根,這一點和穀類截然不同。甘薯是我國主要糧食之一。

    甘薯在明代的文獻中稱為“白蕷”、“紅蕷”、“紫蕷”、“紅薯”、 “金薯”、“蕃柿”、“白薯”、“番薯”、“紅山藥”等。

    原產南美洲的墨西哥和哥倫比亞一帶,1492年哥倫布航海至美洲後逐漸傳播到歐洲和東南亞。

    明萬曆年間,甘薯傳入我國的廣東、福建等地,而後向長江、黃河流域及台灣省等地傳播,並很快在全國大量種植。

    甘薯傳入我國,其傳入和推廣的途徑是錯綜複雜的。有一個說法是要歸功於廣東東莞人陳益。

    據《陳氏族譜》記載,陳益於1580年隨友人去安南,當地酋長以禮相待,每次宴請,都有味道鮮美的甘薯。但安南當地法例,嚴禁薯種出境。陳益就以錢物買通了酋長手下的人,在他們的幫助下得到薯種,於1582年帶回國。

    陳益將甘薯種先在花塢裏時行繁殖,繼而在祖塋地後購地35畝,進行擴種。因薯種來自番邦,故名為“番薯”。

    自此之後,番薯種植遍布天南,成為人們的主要雜糧。陳益臨終時曾經遺書後人,囑咐每逢祭奠,祭品中必要有番薯,陳氏後人代代遵循。

    關於甘薯的傳入還有一個說法。明萬曆初年,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到呂宋,即菲律賓經商,看到甘薯,想把它傳入祖國以代糧食。但當時的呂宋不準薯種出國,陳振龍就用重價買得幾尺薯藤,於1593年5月帶回祖國。

    陳振龍的兒子陳經綸向福建巡撫金學曾推薦甘薯的許多好處,並在自家屋後隙地中試栽成功。金學曾於是叫各縣如法栽種推廣。第二年遇到荒年,栽培甘薯的地方以甘薯為食,減輕了災荒的威脅。

    至此以後,陳經綸的孫子陳以桂便把它傳入浙江鄞縣,陳以桂的兒子陳世元又將薯種傳入山東膠州,陳世元的長子陳雲、次子陳燮傳種到河南朱仙鎮和黃河以北的一些區縣,三子陳樹則傳種到北京的齊化門外、通州一帶。其中陳世元還著有《金薯傳習錄》。

    為了紀念金學曾、陳振龍、陳經綸、陳世元等人的功績,人們在福州建立“先薯祠”,以示懷念。

    也有人說甘薯是先從呂宋傳入泉州或漳州,然後向北推廣到莆田、福

    清、長樂的,說法不一。當時福建人僑居呂宋的很多,傳入當不止一次,

    也不止一路。

    廣東也是迅速發展甘薯栽培的省份,在明代末年已和福建並稱。傳入途徑也不止一路,其中有自福建漳州傳來的,也有從交趾傳來的。

    據載,當時交趾嚴禁薯種傳出,守關的將官私自放醫生林懷蘭過關傳出薯種,而自己投水自殺。後人建立番薯林公廟來紀念林懷蘭和那個放他的關將。

    江浙的引種開始於明代末年。著名農學專家徐光啟曾作《甘薯疏》大力宣傳,並多次從福建引種到鬆江、上海。到清代初年,江浙已有大量生產。

    其他各省,明代栽培甘薯沒有記載,清代乾隆以前的方誌,有台灣、四川、雲南、廣西、江西、湖北、河南、湖南、陝西、貴州、山東、河北、安徽諸省有甘薯的記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