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畜牧漁業並舉(精裝)

古代畜牧 5.(1/3)

    古代畜牧 5.

    隋唐至明清期間的畜牧業

    隋唐至明清1300餘年的曆史,是一部治亂興衰的曆史。在這一漫長的曆史時期,畜牧業也經曆了一個波浪式的發展過程,出現了幾次發展高峰。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我國的畜牧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

    宋元明清時期,畜牧業在牧場規模、畜口存欄量,以及相關法規等各個方麵都有一定的進步。

    隋唐五代時期,農業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畜牧業生產的全麵發展奠定了基礎。

    隋結束戰亂紛擾的局麵後,畜牧業曾經盛極一時,既存在著一批官牧監,民間畜牧風氣也很濃厚。

    隋代的牧監是掌牧地的官署,隴右地區既是隋代牧監所在,又是防禦突厥、吐穀渾的戰略要地,此地民風粗獷,尚武風氣濃厚,人人都精於騎射。這就決定了與之相鄰的河西地區的畜牧業發展。

    隋代是河西地區畜牧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隋代在曆史基礎上繼續在河西發展畜牧業,這時的河西是全國戰馬的主要供給地之一。在當時,隋朝廷最大的邊患是雄踞於西北的突厥與吐穀渾,朝廷對馬匹的征發一日不可緩。因而隋代對河西地區畜牧業的經營,不僅適應了這裏經濟開發的客觀需要,而且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唐代畜牧業極為興盛,在我國數千年畜牧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其牲畜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品質之佳、畜牧業組織機構之全、立法之詳,前超秦漢,後過兩宋,名列曆代榜首。

    唐代畜牧業所以興盛,一靠政策得當,如重視馬政、選賢任能, 製定馬法、賞罰分明,珍惜耕牛、保護役畜,農牧結合;二靠技術進步,如馬籍盛行,引進良種、大力繁殖,牧養有法、儲草禦冬等。

    從唐初貞觀至中唐

    天寶年間,唐代牧監的地域在逐步擴大,而且都偏重在西北地區。牧地西起隴右、金城、平涼、天水,東至樓煩,都是唐代養馬之地。

    這一帶水草豐盛,田土肥腴,氣候高爽,特別適宜於畜群繁衍,故秦漢以來就是豐茂的畜牧場地,到了唐代,也很自然地成為了官府畜牧業勃興的載體。

    唐代特別強調以法治牧,嚴格執法,從而有效地保證了畜牧業長盛不衰。據《唐會要》記載,西北各監牧的馬牛羊駝數量時升時降,開元初是24萬匹,開元末升至43萬匹。唐代頒布了《廄庫律》,規定牲畜的飼養、管理和使用,還頒布了《廄牧令》、《太式》等有關廄牧事宜的專門法律。

    此外,唐代對西域大批良種牲畜的引進,促進了中原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和畜牧技術的提高。這是民族間友好交往、民族關係得到發展的曆史見證。

    西域畜牧業對中原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西域當時輸入中原的牲畜以馬為最大宗,唐朝廷積極引進。這裏一直是中原王朝良馬的主要供應地之一。

    此外還有牛、駝、騾、驢等。西域良畜的引進,促進了中原畜種的改良,進一步發展了中原地區的畜牧業,支援了中原的農牧業生產。

    隨著大批西域良種牲畜的引進,在積極的飼養實踐過程中,唐代的畜牧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馬籍和馬印製度,掌握了合理的飼養管理方法,獸醫水平也有一定提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