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畜牧漁業並舉(精裝)

古代畜牧 4.(1/2)

    古代畜牧 4.

    魏晉南北朝畜牧業成就

    魏晉南北朝時期,遊牧民族大量內遷,使中原地區的畜牧業有了很大發展。在廣闊的內地牧場,馬、牛、羊不計其數,畜牧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曆史高峰。

    這一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對家畜、家禽的選種,繁育飼養方法、管理細則、疫病防治、畜產品加工,都有較詳細的論述。對後世的畜牧生產也有很大影響。

    漢代末年至隋初的300多年間,許多遊牧民族移居黃河中下遊,使北方的畜牧生產有進一步發展。

    三國時期,匈奴已進入華北,曹魏模仿漢代的五屬國,將進入山西的匈奴分為五部進行

    管理。十六國時期,“五胡”大舉進入內地建立起自己的政權。

    “淝水之戰”後,鮮卑拓跋氏崛起於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帶,439年統一北方,其後孝文帝遷都洛陽,更多的鮮卑人來到中原腹地,這是漢唐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遊牧民族內徙。一批又一批的內遷民族帶來了一批又一批牲畜。

    此外,北魏150年間不斷地征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高車、柔然諸部,獲得的牲畜也極為可觀。據《魏書》的本紀及高車、西域等傳,獲取百萬頭匹以上的行動就有6次。如391年破匈奴劉衛辰部時,得“名馬三十餘萬匹,牛羊四百餘萬頭”。

    北魏曾將水草豐盛的河西地區辟為牧地,後來又在洛陽附近置河陽牧場。每年從河西經並州,把牲畜徙牧至河陽牧場。北魏本來就是遊牧民族,在曆次戰爭中又有數以千萬計的俘獲,故其畜牧業已超過漢唐兩代,北方農業區的畜牧成分也於此時臻於極盛。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畜牧業的發展亦達到頂峰。《魏書·爾朱榮傳》言爾朱榮在秀容的牛羊駝馬以色別為群,以山穀統計數量。由 此反映的是民間馬匹之多。

    牛在普通百姓中可能比馬更普遍,以至於朝廷經常下令作為賦役征發。這顯然是在耕牛比較普遍的基礎上製定的政策。

    羊的飼養量也在增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養羊》篇談種植喂牲口的飼草青茭時,常常以羊1000隻的需求量為例,來講述如何種植,這個數字在當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西晉畜牧業也有發展。為了發展農耕,西晉朝廷大辦養牛場。據《晉書·食貨誌》記載,官辦牛場養的種牛就有45000多頭,有的地方官吏也動員農民聚錢買牛,鼓勵養母牛、母馬,還有豬、雞等。畜牧生產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發展。

    東晉前後,十六國中有的國家以及從北魏開始的北朝五國,其君主是匈奴族、鮮卑族、氐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他們都重視畜牧業,畜牧生產在這些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在十六國和北朝史書中,有食用乳和乳製品的記載。北魏和北齊的太仆寺內設有駝牛署和牛羊署,北魏在西北養馬200多萬匹,駱駝約百萬頭,牛羊更是無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