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絕代通寶古幣(精裝)

金銀與紙幣 5.(1/2)

    金銀與紙幣 5.

    清代紙幣及印鈔技術

    清代印刷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多為木版或銅版印刷,與宋、

    元、明代時相仿。票麵呈豎方形,尺幅較大,雖為兩色或三色套印,

    但色彩單調,印刷技術並不複雜。民間多能仿製。當時的官府既要防止民間偽造,又無技術措施,隻好在票麵上加蓋官府印鑒,用以保證信譽和增強可靠性。清代朝廷設立了印刷局,為了掌握先進的印鈔技術,不惜重金從國外聘請技師到印刷局工作,這無疑是對我國印刷業界的一大貢獻,開創了我國古代印鈔技術史上的新時代。

    清代朝廷在1853年正式發行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這兩張鈔票,一為官票,也稱銀票;一為大清寶鈔,均由中國錢幣學會收藏,這樣的票和鈔在浙江省博物館錢幣陳列廳裏也有擺放。

    官票是用白色苔箋紙、高麗紙製造,靛藍色刷印,外為龍火紋花樣,內部正中以漢、滿文標明幣名,形製基本一致。

    寶鈔鑄銅為版,靛藍色印刷,紙張原似水印,因急於發行而改用白色山西雙抄毛頭紙。兩種紙幣都有多種計量品種,但官票以銀兩為單位而寶鈔則以製錢為單位。

    發行時盡管朝廷規定“銀票即是實銀,錢鈔即是製錢”,在使用時,即朝廷各種支出和稅收中搭收一半銀票。但因為各地不認真執行,甚至有外商在民間低價收購充抵關稅,使鈔票迅速貶值成為朝廷累贅,至1862年就停用了。

    盡管官票、寶鈔行使10年遂告壽終正寢,但當時人們時常將它們合稱為“鈔票”,這一詞卻一直沿用至現在,隻是如今人們說的鈔票其意義已完全不同於清代的寶鈔、官票。

    那時貨幣發行與財政混為一體直屬封建君主,如今則由銀行發行。那時商品經濟不發達,信用不高,加之印刷技術停滯,使紙幣防偽較差,影響了官票和寶鈔的信譽。

    而現在我們手中持有的紙幣作為一種信用貨幣,除了有很高的信譽度和防偽技術,較金屬貨幣輕巧的優點外,還能夠促進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調節和融通資金,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清代朝廷發放的戶部官票、大清宋鈔采用了雕版印刷技術,當時社會上流通的各種民間紙幣錢票、銀票、錢帖、兌票、照票也都采用雕版印刷技術。

    光緒年間,石印技術的發展使紙幣印刷出現了新的飛躍,民間紙幣由單色或雙色轉向多色,由原本比較單調的傳統豎式轉向橫式、豎式兼用,票麵圖案由比較簡單的雕刻線條構圖轉向比較豐富的多品種圖稿,而且逐步采用底紋圖案。

    石印技術印鈔與印刷書籍的過程基本一致。隻是落石前多一個拚大版程序。一般而論紙幣麵積較書頁、圖畫、報紙小得多,每一個印版可多張印刷。因此印刷紙幣的印稿在落石前先要進行拚版。拚版是將多張紙幣的樣稿拚成大版稿,再將大版稿過渡到脫墨紙上,然後進行落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