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絕代通寶古幣(精裝)

金銀與紙幣 3.(1/2)

    金銀與紙幣 3.

    元代紙幣製度的確立

    元代是我國古代史上紙幣的鼎盛時代。成吉思汗時代,以白銀為市貿流通,其後受宋、金影響,開始在占領區內發行紙幣。忽必烈登基後,推出了“中統元寶交鈔”。這種鈔票發行之初,以白銀為本位,任何人持中統鈔都可按銀價到官庫兌換成白銀。

    整個元代以中統元寶交鈔為主,它於元代始終通用。各種支付和計算均以之為準。統鈔的發行,標誌著元代紙幣製度的確立,作為支付手段與金、銀有同樣的價值。

    “中統元寶交鈔”成為國內唯一合法的流通貨幣。這在世界貨幣史上是一個偉大創舉。

    元代紙幣的發行,以時間和流通特點可大致分成以下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其間共30多年。當時蒙古人尚未取得對全國的領導權,被征服區發行的紙幣名稱各異,互不流通。

    第二階段是1260年至1279年。

    忽必烈於1260年登基後,發行以絲為本的交鈔,並在同年10月進一步推出中統元寶交鈔。這種鈔票發行之

    初,以白銀為本位,任何人持中統鈔都可按銀價到官庫兌換成白銀。

    中統元寶交鈔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發行的紙幣實物。這種紙幣已與現代的鈔票別無二致。中統元寶交鈔在元代有極重要的曆史文化地位,一直行用至元代末年。

    從1285年起,元在全國禁用銀錢市貨,中統元寶交鈔成為國內唯一合法的流通貨幣。中統元寶交鈔為樹皮紙印造的,鈔紙長16.4厘米,寬9.4厘米,正麵上下方及背麵上方均蓋有紅色官印。正背左上方蓋黑色長條形合同印。紙質柔軟,顏色青黑。

    以“中統元寶交鈔壹貫文省”為例,鈔麵上方橫書漢文鈔名“中統元寶交鈔”。花欄內上部正中“壹貫文省”4個字,麵額下為橫置錢貫圖。

    兩側豎寫九疊篆漢字和八思巴文,右側漢文“中統元寶”,八思巴文“諸路通行”;左漢文“諸路通行”,八思巴文“中統元寶”。錢貫圖右為“字料”,左為“字號”。字料上方蓋一字,可能是

    “微”字,字號上方蓋“師”。鈔麵上下依稀可見各蓋有紅印一方。鈔票的背麵有“至延印造元寶交鈔”字樣墨印一方。

    中統元寶交鈔以銀為本位,以貫、文為單位,麵額有兩貫文、一貫文、500文、100文、50文、30文、20文、10文共9種。中統鈔每兩貫可兌換白銀一兩。

    這種貨幣不受區域和時間限製,朝廷收稅、俸餉、商品交易、借貸等使用寶鈔,並允許用舊鈔換新鈔,這樣中統鈔就成為通行於全國各地的統一貨幣。

    第三階段由1278年至元代滅亡,共約90年。這個階段可大致以1350年為界分為兩個時期。

    前期紙幣流通出現了輕微的通貨膨脹,紙幣管理還算井井有條;後期幣值狂跌,元代朝廷由經濟上的崩潰導致了政權的滅亡。

    1286年,元代朝廷印造至元通行寶鈔,即通常所說的至元鈔,與中統鈔並行使用,規定中統鈔與至元鈔的兌換比價是5∶1。

    至元通行寶鈔用桑皮紙印刷、呈深灰色,因此又稱“楮幣”。至元通行寶鈔長28厘米,寬19厘米,鈔首通欄橫書“至元通行寶鈔”,下麵是蔓草肥葉碩果紋飾框,框內上部有鈔值“貳貫”字下有兩至四串銅錢,左右各有一行八思巴文,意為“至元寶鈔,諸路通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