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專製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正文 第17章 百川歸一——蔣介石(5)(1/4)

    基督教的第二種好處是可以借此培養“信仰心”。蔣介石一直迫不急待地要人們信仰他,盡管使盡了手腕,費盡了口舌,但始終成效不大,所以他想借基督教達到這一目的。在蔣介石統治下,在官方場合,基督教一直很吃香。蔣介石認為:“人生不能無宗教之信仰,革命者對其革命主義,不能無宗教式之信仰,否則無論大小事業,皆無所成就。”又說:“我們整個國家,需要基督革命的信仰,需要崇高的道德標準,與基督的犧牲精神。”而其中蔣介石所期待的“信仰心”,正是耶穌基督給我們最大的教訓,亦就是最大的力量,這實在是我們克服一切罪惡的主要活力。耶穌基督說:“你們隻要有如芥子一樣的信心,你們的力量就可以移山倒海”。當然,基督教強調人的信仰心不假,因它的教義之一就是人因信(上帝、耶穌)而得救,後來經路德的闡述,又進一步發展成為“因信稱義”。然而,在這裏,蔣介石卻作了一點小小的偷換和含混,基督教的信仰心是讓人信上帝,信救主耶穌,蔣介石卻借宗教建立對他個人的信仰,而且還要絕對無條件地虔誠。據說,隻要“能用基督教的信仰的目光去觀察世界,那麽我們所見的混亂與黑暗的現象,立時可顯現為光明了”。無論是迭吃敗仗還是一粒大米用成捆的鈔標去換,統統不要緊,隻要信仰他蔣某人堅定不移,“立時可顯現為光明”的。他簡直成了百求百應的觀世音或《新約》裏那個到哪兒哪裏出現奇跡的耶穌。

    或許是耶穌離中國太遠了,或是上帝厭倦了蔣介石那副現拜現得利的勢利麵孔,所以雖然蔣介石後來“修道讀經,靡日或間”,信教之心愈老彌篤,但終歸沒有什麽神跡來挽救他和他的集團沒落的命運。

    Ⅲ蔣介石的維係教育觀

    蔣介石的教育觀是一個龐雜的體係,涉及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軍隊教育甚至家庭教育。然而其精髓卻可以一言以蔽之,即依附道德的培養。他認為軍隊教育要以四維為中心原則,大罵現時的學校教育是亡國的教育,因為“不知道中國民族固有德性、智能和精神的內容是什麽東西,他們不務實際,專求時髦的學問,將許多外國的學說搬了進來。”他甚至認為康熙時的“聖諭廣訓”那種充斥腐朽封建說教的東西,仍可以作為當今國民教育即社會教育的“適宜的準則”。所以說。蔣介石所謂的教育,其實就是教化,道德的教化。通過道德的灌輸和內修,達到奴才的道德境界。

    1、修身論

    自董仲舒獨尊儒術,曆代皇帝都把教化視為保命的救符,看得很重,然而隻有理學的出現,教化才算真正的深入。一方麵平話與戲曲的流行,使忠臣義子成為老百姓的口碑,另一方麵儒教從禪宗借來的功夫——道德的內修與解悟,則使人們全身心都成了禮教的奴隸。

    在蔣介石看來,教育首要的意義和內容在修身,他認為“古人說:‘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幾句話,可以說是一般普通國民修身的格言?”修身對老百姓而言,就是要修成規規矩矩的木頭人。

    修身的前提在於性善,隻有認定人性本源是善的,才有修的可能,因此許許多多封建統治者和軍閥都是性善論者,蔣介石當然也不能例外:他認為“人類的天性無不是善的,無論那一個人的本心,都是向善,願意做好人的。”然而,他們又不是真正的性善論者,尤其是處於秩序紊亂、道德論喪時代的軍閥,從他們嘴裏說出的“人之初性本善”更不太可能是由衷之言。他們所謂的性善,無非是想讓人們相信,每個人,即使是激烈反對他們的人,都是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忠臣和順民,因為人的天性就是忠順和善良的,就具有“仁、義、禮、智、信”的內蘊。所以用蔣介石的話來說,服從他不過意味著服從你自己,服從你的本性,服從你自己的人格罷了。經如此這般的轉折,忠孝仁義這種利他道德,變成了利己道德。從軍閥的本意,或許以為這樣一來更易為人所接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