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專製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正文 第2章 總序(2)(2/2)

    近代軍閥的生長過程是由幾次蛻變構成的,由湘淮軍一變為北洋軍(包括各式新軍),再變為青天白日旗下的國民黨軍。象數次脫皮的蠶,每蛻變一次軀體都要長大若幹,形態也更為完備,胡、曾、左僅僅是雛形,而蔣氏集團已經變成巨人了。

    從外表上看,近代軍閥的生長過程與古代並無二致,而其內涵卻有質的差異。因為盡管近代中國是被人推出中世紀的,其社會性質畢竟產生了質的飛躍,在軍閥背負著傳統的重負踉蹌而行的時候,時代悄悄地在它的背後打上了自己的印記。首先,在工具上近代軍閥經曆了從冷兵器到熱兵器的演化,近代軍閥是用近代大機器工業的產品裝備起來的“新式軍隊”。其次,在製度上,近代軍閥的軍隊組織是以近代西方的軍隊製度為標準重建的,由羞羞答答的軍、鎮、協、標到名符其實的軍、師、旅、團,體現了某種刻意模仿的苦心。其三,影響軍閥發育過程的外部因素,不再僅僅是頭腦簡單、蠻勇有力的少數民族,西方列強的幹預,每每使軍閥的演化帶有更多的殖民色彩。所以可以說,造就近代軍閥的社會大動亂不僅僅是周期性封建王朝的回歸熱,近代軍閥也不僅僅是王朝末世的產兒,在它身上,還帶有幾代中國人對傳統文化進行的物質和製度兩種層次反思的痕跡和西方資本主義殖民政策的創痕。

    從上述四種軍閥現象的發育過程的分析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一、軍閥從降生到成熟,從來就不是純職業軍人的集團,每個正在發育的軍閥,都是軍紳的混合體,而且隨著軍閥的成熟的到來,逐漸向紳軍轉化。二,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軍閥對群體內部秩序的鞏固,群體的凝聚,從來是十分著意的,盡管有時軍閥在破壞外部秩序,有時致力於陝複外部秩序,其內部的鞏固與強化始終是軍閥政治的核心問題,這個核心,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傳統政治教化功能的局部恢複。

    每個曆史時代的動亂時期,無一不伴隨著傳統意識的危機。社會政治係統紊亂之先,往往是人們倫理道德價值體係的解體。統治者統治不下去了的最大征兆,就是普遍的對統治意識的迷惘和背反。正統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每一個軍閥時代都受到來自內部和外部不同層麵雜多意識的衝擊和挑戰。有時來自下層的太平青領教和彌勒教;有時來自少數民族的遊牧意識;有時要麵對佛教和拜火教的衝擊,作為動亂時期政治舞台上的主要演員,軍閥一方麵以它赤裸裸的暴行把傳統道德推向了一個無比尷尬的境地,事實上成了傳統道德的最大背叛者和破壞者,另一方麵又極力恢複被它親手踐踏了的傳統道義和價值。這種行為上無可調和的內在分裂,使得軍閥在意識領域扮演了某種矛盾重重的角色,比起傳統社會常態的統治者來,更具有戲劇和傳奇色彩。

    十九到二十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的全麵介入,東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撞,使得近代軍閥具備了他們前輩所沒有的雙重性格,也使得他們看起來比起前輩更加惶惶不安於內部的裂痕,煞費更多的苦心,從而使近代軍閥的統治意識更富滑稽意味,病篤亂投醫的結果,從堂而皇之的綱常禮教,到極不馴雅的江湖義氣;從裝神弄鬼的喝符請仙到肅穆莊重的教堂禮拜;從朱熹到俾斯麥,從王陽明到希特勒,在近代軍閥的意識拚盤上都可以找各自的位置。

    軍閥意識是一個多少年來從未有人觸及過的領域,揭開一個小小的窗口,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醜陋的世界,其中的某些垃圾也許在今天還在被當成點心出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