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一十八章 朝廷主導移民,吉林府(1/2)

    

    三人來到客棧,在一樓找了個座位,點了四個菜,一小壇酒,邊喝邊聊。

    客棧的夥計也認識李鴻基,招待得熱情,還多送了盤鹽水花生,免得等菜枯坐。

    “小陳,貨棧外怎地那麽多馬車?”李鴻基有些奇怪地問著夥計。

    夥計嗬嗬笑著解說道:“朝廷又開始了移民,由驛站和商棧承擔運送,運送的多,補貼給得也多。俺們中華商會大量定製馬車,就是想為朝廷分憂,為國家做事。”

    李鴻基笑了,調侃道:“小陳這嘴是越來越會說了,還為朝廷分憂呢,說賺錢多實在。”

    夥計笑道:“這迎來送往的,總不能老是粗俗不是。就是聽,也學會些好聽的話了。”

    “又要移民,不知是往哪裏?”高迎祥開口問道:“又有何新政策?”

    眼看吃飯的客人不多,夥計便簡單介紹道:“主要是遼東、東番府、路上吃喝花費全免費,到了所在地方便給田地耕種,免賦稅兩年”

    移民工作如果隻依靠朝廷出台政策,百姓自發,顯然是效率低下的。

    交通工具,路上的吃住等等,對於多數連縣鎮都沒出過的百姓,肯定是有著相當大的困難。

    皇帝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開始由政府主導,中華商會參與協助,把移民工作從頭到尾包辦起來,解除百姓的畏難情緒。

    相對於持續大旱的陝西、河南、山西等北方省份,遼東地區盡管寒冷,但有耐寒作物,耕種的情況要好很多。

    要知道,曆史上明末的小冰河期之所以肆虐,甚至成為大明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耕種沒有進行適應性的改變。

    比如崇禎二年,陝西省大部地區就下了一場暴雪。大旱之年有了降雪原本是好事,可這場大雪竟然在春耕之後才來,將禾苗全部凍死。

    到了十二月,延安府又遭受雪災,百姓凍死、逃荒者不計其數。

    小冰河期的寒冷是曆史罕見的,你還種植傳統的稻子、小麥,歉收都是輕的,顆粒無收也不奇怪。

    如果在暴雪緩解旱情的情況下,種植生長期短、耐寒耐旱的農作物,比如土豆、玉米、黑麥,結果就要好得多。

    李鴻基連連點頭,和之前的政策相差不大,但解決了行路的困難,會有更多的百姓響應。

    中國傳統是“安土重遷”,可也有一句話“人挪活,樹挪死”。特別是那些沒有土地的,等於是給了一次置業重來的機會。

    人口的稀釋是肯定的,但卻不會出現千裏無人煙的情形。移民針對的對象,主要便是無地且窮困的農民。

    一方麵是減輕災區賑災的負擔,另一方麵則是有效利用人力,搞好新地域的開發建設。

    朝廷不過是拿出些補貼,可災情持續最少的也要三五年。而移民到了新地方,這三五年所創造的價值,絕對要多於留在災區。

    皇帝之所以出台這樣的政策,是出於對大災害持續時間的預估。

    盡管他預測了災害的來臨,並提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沒有多少人相信此次大災害將持續十幾二十幾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