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有打算(1/2)

    社會環境改變人,或者說,有什麽樣的環境,就會有什麽樣的人。這是指思想意識,不論人的原來是好是壞,是善是惡。

    “與其坐而饑死,,何不盜而死。”曆史上的明末,老實巴交的農民舉起了鋤頭、木棍,為了生存,推翻了龐然大物般的明帝國。

    隻是為了口飯吃,隻是為了活下去,這樣的述求是最基本,最卑微的,為此,他們不惜被砍頭,被殺死。

    反正都是一死,什麽樣的方式已經不重要了。饑餓使人瘋狂,就是這麽簡單的道理。

    但當社會穩定,沒有餓斃之憂,或者說大多數人都有飯吃,那誰又會生出造反的念頭?

    亂世出英雄,且不說曆史上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算不算英雄,也隻在那樣的環境裏,他們才會登高一呼,應者雲集。

    現在,哪怕高迎祥窮得要餓死,隻要是少數人中一個,他頂多就打家劫舍,成為危害社會的罪犯,而不是攻城拔寨的反賊。

    所以,現在的高迎祥縱然做不成馬販子,可也有其他的選擇。比如當兵,用他的話說,用命搏個富貴。

    要知道,高迎祥販馬為業,善騎射,膂力過人,這就是他的資本,也是他搏個富貴的希望。

    “富貴險中求,既敢從軍,就不把性命當回事兒。”高迎祥滿不在意地笑道:“招兵的地方多了,甘州、延綏、固原,某想去的是固原。”

    固原鎮也可稱為陝西鎮,是高迎祥、李鴻基的家鄉,作為首先的選擇,也是合情合理。

    李過在旁插嘴道:“此次招兵,以騎兵居多,隻要騎術精湛,其他方麵都可放寬。”

    李鴻基點了點頭,說道:“要說騎術,舅父絕對是沒問題。”說著,他轉向李過,問道:“那你呢,也去固原?”

    不等李過回答,高迎祥已經接過話,“是啊,我要帶他去,希望有個照應。”

    李過點頭應承,說道:“雖然在家裏也能吃上飯,可也沒大的奔頭兒。修路、建屋、興修水利,也是滿辛苦的。”

    以工代賑是朝廷和地方早已規劃好的賑災方案,從局部受災便開始施行,積累了相當的經驗。

    今年更是大規模、大範圍在全陝推行,給糧或管飯,但不給工錢。

    這樣的剝削方式,卻被老百姓所接受,滿足了他們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基礎設施的修建完善,則給陝西災後的恢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況且,從天啟五年開始,徭役便取消了。準確地說,是以另外的形式所代替。

    靠近官道的村莊負責維護道路,離山近的村莊則植樹造林,挖塘蓄水、打井灌溉等等,都可以算做服了徭役。

    最重要的是就近,不必遠途奔波,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種田交賦稅,百姓稱之為“糧”;每年服徭役,百姓稱之為“差”。

    曆史上的明末災害,糧差分文不減正是饑民蜂起,義旗遍地的主要原因。

    對於侄兒李過的言語,李鴻基十分讚賞。男子漢大丈夫,如果隻是能吃上飯,那也太沒出息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