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一十六章 高迎祥、李鴻基(2/2)

    如今,皇帝又展現了複置驛站,以通西域之使,並恢複內地和西藏各重要地區交通的雄心壯誌。

    而中華商會則竭力報效,投入資金和人力,力爭將商路依托驛站延伸,連通西域和青藏。

    在朝廷的政策推動中,甘陝並未因災害而停止拓展。相反,在以工代賑和擴軍備戰之下,百姓們倒是多了選擇,而不是逃荒,或者是餓死。

    銀川驛受政策之利的影響,境況大有好轉。除了傳遞公文,郵件包裹也開始遞送,收入自然是有所提高。

    “黃娃子,有人找哇!”看門驛卒大聲叫著李鴻基的名,把門推開縫隙,放進來兩個人。

    一個中年男人,高大魁梧,走起路來便顯得孔武有力;另一個還是少年,可也長得壯實。

    李鴻基起身上前幾步,辨認出了來人身份,趕忙迎上去,施禮問候:“見過舅父。”

    高迎祥笑著點了點頭,道:“鴻基,看起來過得還不錯。”著,伸手示意了下少年,“多年不見,可還認得?”

    李鴻基仔細打量了一下,不太確定地道:“是過兒?長這麽大啦?”

    李過嘿嘿一笑,施禮道:“過兒見過叔父。”

    “好,好。”李鴻基連連點頭,拍了拍李過的肩膀,對他的壯實身材甚為滿意。

    接著,李鴻基請舅父和侄兒落座,倒上茶水,攀談起來。

    高迎祥以販馬為業,如今起卻並不如意,歎著氣道:“朝廷和中華商會合作,已經壟斷了茶馬交易。販馬這行當,越來越難做了。”

    成祖永樂四年置甘肅苑馬寺於碾伯,轄六監,其中甘泉、祁連、臨川、宗水四監在青海境內,牧馬達六萬餘匹。

    明代前期,青海畜牧業經濟比較發達,洪武末年實行金牌製後,出自青海境內的馬匹就約占當時金牌納馬總數的78%。

    但自明中期以後,東蒙古人來到青海居住,戰亂頻繁,畜牧業生產遭到很大破壞。

    如今朝廷重設西寧茶馬司,實行茶葉專賣,並開設茶馬市。目的很明顯,利用官方控製的貿易形式,加強對少數民族經濟的控製。

    李鴻基對此倒也有所了解,點頭道:“遼東平定,又有蒙古諸部歸化,朝廷控製戰馬入境,應是不缺。對蒙古人嘛,也是個控製的手段。”

    停頓了一下,李鴻基建議道:“販馬不好做,跑運輸倒是不錯。一輛馬車給中華商會運貨,賺得不少。我這段時間便在琢磨,想借些錢來幹這行當。”

    茶馬互市,隻是沿襲的名稱,可不隻是茶和馬兩種貨物。少數民族的牛馬羊,毛皮藥材等等;明商的鐵鍋、絲綢、布匹等等。

    而商業的發展,帶動運輸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道路、驛站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鋼鐵車軸的四輪馬車迅速推廣普及。

    高迎祥笑著點頭,道:“這確實是個不錯的營生,但我不想掙這辛苦錢了,倒想著從軍搏個富貴。”

    “從軍?”李鴻基愣怔了一下,緊接著問道:“哪個衛所又招兵了?當兵打仗可是危險的事情。”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