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一百零二章 西書七千部(2/2)

    在此期間英語逐漸向高層發展,199年繼承王位的亨利四世,則是第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英國國王。

    哦,偶的英語沒白學呀,原來這麽純正,已經超過多數英國佬,趕上倫敦那個地方的方言啦!

    朱由校心中得意,擺了擺手,道:“金教士過獎了,咱們還是這個‘西書七千部’的翻譯計劃吧!有目錄嘛,朕覺得可以先挑些重要的書。”

    金尼閣趕忙拿出一個冊子,道:“目錄不全,是我在海上航行時,和鄧玉函共同翻譯羅列。”

    朱由校接過宮人轉呈過來的目錄,一目十行地看著。即便不全,可也有將近兩千本。

    壓抑著心中的狂喜,朱由校邊看邊開口道:“劉若愚記錄。”

    等到劉若愚回應,並提筆鋪紙準備好,朱由校的聲音在殿內響了起來,“《遠望》、《奇器圖》、《礦冶全書》、《體運行論》、《人體的構造》……”

    曆史上,隨著金尼閣在崇禎元年逝世,“西書七千部”介紹給中國知識界的計劃也流產。

    除了李之藻和王徵等人零星翻譯了其中一些著作,大部分書籍蒙上歲月的塵埃,無聲地流失。

    198年,北平主教堂整理藏書樓時發現了“七千部”中殘餘的數百部,其中有哥白尼的《體運行論》和開普勒的《哥白尼文學概要》等重要科學典籍。

    深知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深知開眼看世界的必要性,朱由校自然不會讓這個宏大的計劃失敗。

    哪怕花再多的錢,也要做成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而金尼閣此舉,在史書上被稱為“比之玄奘求經西竺,蓋不多讓”。

    朱由校更是認為,這比唐僧帶回來的那些阿彌陀佛經書重要一百倍,有用一千倍。

    學習、借鑒,這一點都不丟人,朝上國的麵子,遠沒有強大起來更重要。

    嗯,咱也別大明已經落後之類的喪氣話,那要被噴“崇洋媚外”的;咱繼續讓大明帝國保持國際領先,這聽起來就舒服多了吧?

    其實,如果朱由校看過《工開物》上關於火藥爆炸原理的描述,不僅會目瞪口呆,大讚老祖宗的古老智慧,更會對翻譯西書更加迫切。

    “……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硫為純陽,硝為純陰,兩情逼合,成聲成變,此乾坤幻出神物也。”

    我勒個擦!不就是燃燒產出氣體在密閉空間膨脹爆發嗎,老祖宗咋弄得這麽博大精深,這麽深奧玄幻呢!

    還兩情逼合,陰陽幻化,這是硝和硫在亂搞生娃兒的節奏啊!腦洞太大,還有些辣眼睛,不可描述。

    在科學理論上,至少在自然常識和科技知識的普及教育上,大明真的已經落後了很多。

    勿庸諱言,此時的大航海時代已經拉開序幕,大明必須要迎頭趕上,再立潮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