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章節被封了(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於是楚王發動丹陽之戰,派將軍屈匄進攻秦國的商於;與此同時,雍氏和煮棗的戰役也還在繼續。在對峙中,秦軍分三路反擊楚軍。首先,中路的魏章在丹陽(今河南西峽縣以西、丹水以北地區)大破楚軍,斬首八萬,俘虜楚將屈匄,楚國“通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然後魏章率軍向西進攻,與西路向東進攻的甘茂會合,攻取了楚漢中六百裏地(今漢水中遊兩岸地帶),設置漢中郡。東路的樗裏疾曾幫助魏章打敗楚將屈匄,又幫助韓國反攻楚景翠所部得勝,接著就向東進發,幫助魏國打敗齊軍於濮水一帶,齊師敗走。魏軍隨後還攻打了附近的楚國襄丘。

    丹陽、藍田之戰(2張)楚懷王因漢中失守而大怒,再召集全國的部隊進攻秦國,大軍深入到藍田(今陝西藍田縣),距鹹陽不到一百五十裏,與秦軍激戰。一說此役楚國戰敗,並割讓兩座城池求和;另一說楚國此役得勝,還一度拉攏到韓國。然而不久韓魏又襲楚,攻到了鄧(一說召陵附近,一說今河南鄧州,一說湖北襄樊),迫使楚退兵。是為藍田之戰。魏章還曾會合韓軍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上蔡)。次年,秦國進一步攻取楚國的召陵(今河南召陵)。(丹陽、藍田之戰圖冊來源)

    丹陽、藍田之戰的慘敗使得楚國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

    楚懷王十八年(前311年),在這樣的形勢下,楚國不得不向秦國求和。此次秦楚談判經曆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秦國提出歸還漢中,換取楚國驅逐陳軫、昭過(一說即召滑)。由於昭過本人、楚廷親齊派以及秦國大臣甘茂的反對,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階段:秦國提出歸還武關之外的土地(即漢中之半),換取楚國的黔中郡。

    第三階段:楚王要求秦國交出張儀,來交換黔中郡。

    第四階段:張儀至楚,被楚王囚禁,本來將要被殺。由於楚王舍不得割讓黔中郡,加上張儀賄賂靳尚、鄭袖為自己說情,楚王最後還是釋放了張儀,而秦國也就沒有得到黔中郡。兩國達成了連橫共識。

    當張儀回國時,楚王擔心張儀會繼續敗壞楚國,靳尚便自請為楚王跟隨、監視張儀,卻不幸遇刺身亡。此外,《屈原列傳》記載,張儀離楚後,屈原恰好出使齊國返回,質問懷王為何不殺張儀;懷王悔悟,派人追趕張儀,沒有追上。而《張儀列傳》則記載,張儀在楚時,屈原便勸阻了懷王,但懷王沒有聽從。

    無論如何,至此,楚國和秦國成為了盟國。

    楚懷王十八年(前311年),張儀返回秦國後,楚王又派昭雎出使秦國,鞏固楚秦關係。昭雎還沒有抵達,秦惠文王就去世,秦武王即位。這時,諸侯聽聞張儀不被新王寵信,紛紛和秦國斷交,轉而和齊國結盟。

    楚懷王十九年(前310年),張儀被驅逐出秦國,轉而去魏國為官。見此情形,楚王亦背棄了和秦國的盟約,逮捕昭雎來向齊國示好。桓臧遊說楚王,稱昭雎和張儀的交情也能鞏固楚魏關係,勸楚王釋放昭雎,楚王聽從。不久後魏相田需去世,一說張儀接任魏相,一說楚國支持魏太子魏遫(即魏昭王)做了魏相。於是,魏、楚、齊等國合縱的局勢又一次形成了。次年,張儀去世。

    秦攻楚可用的兩條水道

    楚懷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秦武王派司馬錯從巴蜀水路攻打楚國的黔中一帶,未能完全攻克。

    早在楚懷王十七年(前312年),楚國與秦、魏、韓對峙時,越國曾援助魏國戰船、箭矢等武器。因此,楚王加緊了滅越的準備,以消除後顧之憂,並將領土擴展到江東一帶。

    楚懷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前310-306年),楚王派召滑在越國活動,製造越國內亂。前306年,越國大亂,楚國趁此機會進攻越國,將其滅亡,並在江東設郡。至此,楚國疆域空前遼闊,南至厲門塞(一作瀨胡,今廣西桂林),東至句章(今浙江寧波)。

    楚懷王二十一年(前308年)起,楚國在外交上轉變為中立方。這一時期,楚國常常采用“假縱脅秦”的策略,試圖通過作勢援助、結交其他合縱國,來逼迫秦國割地賂楚(尤其是歸還楚國的失地);一旦得地,楚國就會保持中立,乃至背叛合縱、與秦國連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宜陽之戰和皮氏之戰。

    楚懷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秋,秦國攻打韓國的宜陽(今河南宜陽縣)(見宜陽之戰)。一開始,楚王曾想要救援韓國,因陳軫反對而作罷。同時,秦武王向楚國空口許諾,稱如果楚國願意保持中立,秦國就會歸還漢中,楚王應允。等到次年秦韓戰事膠著時,楚國又背秦助韓。楚將景翠發兵幹涉,作勢要援助韓國;此外,楚國還揚言要攻打給秦國借道的東周。秦國恐懼,將煮棗獻給楚國於是景翠保持中立,秦國得以攻下宜陽。戰後,楚王又向秦國索要前一年許諾的漢中,秦王不同意。

    楚懷王二十二年(前307年),秦武王崩,秦昭襄王即位。同年,楚王第二次攻打韓國的雍氏。昭應率楚軍持續圍攻五月後,雍氏糧草殆盡。韓國向秦國求援,雖然此時秦宣太後因出身楚國而不願救韓,但甘茂還是說服秦王救援韓國。於是楚國退兵。

    同年,秦、楚聯合攻打魏的皮氏(今山西河津)。楚國背秦助魏,欲借機要挾秦國割地於楚;同時,魏太子魏遫來楚為質。麵對這種情形,秦將樗裏疾怒而與魏國講和,並誘騙楚王放歸魏太子,然後和魏國一起反攻楚國。由於魏太子從中調停,最後三國偃兵而散。

    楚懷王二十三年(前306年),齊王因不願看到秦楚聯合,寫信勸楚王加入合縱。楚王采納昭雎的建議,一邊交好齊、韓,一邊厚待秦國重臣樗裏疾,再挾齊韓之勢來迫使秦國割地賂楚。僅僅一年後,楚國就背齊合秦,得到了秦國歸還的土地。楚王的這一策略,在短期內一度“取地於秦”,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卻使楚國失信於諸侯,為垂沙之戰埋下了隱患。

    早在楚懷王二十二年(前307年),因出身楚國的秦宣太後主政,秦楚關係已便有所回溫。此後,兩國關係進一步好轉。

    楚懷王二十三年(前306年),楚王得知身為宣太後外族的向壽很得秦王寵用,就重賂向壽。向壽將解口地(今河南孟津區)贈給了楚國。

    楚懷王二十四年(前305年),秦昭襄王厚賂楚國,秦楚聯姻,成為盟國。這一年,楚、秦一起攻打韓國,圍綸氏。而向壽也在楚懷王的推薦下登上秦國相國之位。大致在同年或次年,屈原因反對秦楚結盟被放逐漢北。

    楚懷王二十五年(前304年),楚王與秦王在黃棘舉行會盟,是為黃棘之會。同年,秦國把上庸(今湖北竹山縣,漢中的一部分)歸還給楚國。

    楚懷王二十六年(前303年),齊、魏、韓以楚國背叛合縱盟約為由,攻打楚國。楚國用太子熊橫為質,換取秦國的援軍。雙方休戰。同年或次年,楚國以新城為主郡,來防備秦國從宜陽的進攻,與秦國的關係出現裂痕。

    楚懷王二十七年(前302年),楚太子在秦鬥毆,殺死了秦國的一位大夫,逃回楚國,使得秦楚關係進一步惡化。這一年,秦國與韓、魏會盟,向魏國歸還前一年攻取的蒲阪。列國形勢發生了變化。

    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年),楚國與齊、韓、魏、秦四國之間爆發垂沙之戰。

    關於垂沙之戰的發端,有兩種說法。一說為,齊韓魏謀劃攻楚,孟嚐君田文擔心秦國還會像前年一樣救援楚國;為了離間秦楚關係,田文便欺騙楚王說齊國欲與楚國合縱伐秦,楚王答應。然而這時,齊魏韓卻出爾反爾,一起攻打楚國;而秦國因知悉楚國先前想要伐秦,也不救楚國。因此楚國大敗。另一說則雲,齊國和秦國是相約攻打楚國。

    在本次戰役中,齊、韓、魏、秦四國伐楚,進攻楚國的方城(南陽地區)。楚將唐眜率楚軍主力在泚水與齊魏韓聯軍對峙六月之久,最終在垂沙進行決戰,三國聯軍大破楚軍,攻占了楚國宛(今河南宛城區)、葉(今河南葉縣)之北的土地,唐蔑陣亡。此外,楚臣昭雎在重丘抵禦秦軍,一度取勝,守住了重丘。

    同年,秦國攻打楚國的新城。次年,即楚懷王二十九年(前300年),新城淪陷,秦軍斬首二萬,殺楚將景缺。

    此後,楚王恐懼,欲割讓給齊國六座城池,以太子為質,來向齊國求和。但昭雎認為,可以同時與秦國和談,齊國害怕楚、秦修好,就不會向楚國索要土地。楚王聽從了他的建議,一邊派景翠、昭應送太子入齊為質,與齊國達成了休戰協議;另一邊派景鯉、蘇厲入秦和談,用近萬把弓弩、四十萬箭矢、及重刃等地贖回了秦國此年侵占的新城。

    在垂沙之戰後,楚國又發生了內亂,史稱“莊蹻暴郢”事件。此事使得楚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局麵,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對於莊蹻暴郢的性質,學界有三種說法,分別是平民起義、將領叛亂和越人反叛。其中,說法一多以《韓非子·喻老》“莊蹻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治”為依據,說法二多以《史記·西南夷列傳》描述莊蹻入滇時所載“莊蹻者,故楚莊王苗裔也”為依據,雙方各執一詞;說法三則忽略了“昧之難,越亂”上下文的時間,不能自圓其說。對於此事時間的界定,多在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年)垂沙之戰以後。此外,學界對此莊蹻與二十年後“莊蹻入滇”中的楚將莊蹻是否為同一人也有爭議。不論何種說法,“莊蹻暴郢”事件發生在楚懷王晚年,是無疑的。

    莊蹻暴郢事件的影響是深遠的。此事過後,“楚分為三、四”,一說是楚之領土分裂為三四塊,另一說則是楚國的黨爭派係分為三四支。總之,楚國發生了嚴重內亂。

    楚懷王二十九年(前300年),韓國發生公子爭位事件,因齊軍入韓幹涉,秦楚支持的公子幾瑟出逃,而韓咎(即韓厘王)被立為太子。幾瑟流亡至楚後,楚王禮遇他,讓他住在陽翟,並發兵十餘萬第三次攻打韓國的雍氏,想要以此幫助幾瑟回國當太子。同時,楚王謀求秦國的支持,但秦國受韓國遊說不再幹涉此事。最後,楚軍敗退,無功而返。

    楚懷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國攻打楚國,取八城,及前一年歸還楚國的新城。同年,秦軍又攻取了新市。其後,秦王寫信約懷王在武關會盟,信中承諾兩國結盟後秦國會歸還楚國失地,對懷王威逼利誘。

    楚懷王見信後,心生畏懼,擔心赴約將受騙,不赴約又會激怒秦國。此時屈原已被召回,與昭睢皆稱“秦是虎狼之國、不可信”,勸懷王不要去。但懷王的小兒子子蘭以不應破壞和秦國的邦交為由,勸懷王赴約。懷王最終還是前往武關。結果秦國在後麵伏兵埋伏,關閉了武關的大門,斷絕了懷王回國的道路,將懷王劫持到了鹹陽,要求楚王用附屬國的禮儀朝見秦王。懷王大怒,後悔沒有聽昭雎的話。此後,秦王逼迫懷王割讓巫郡和黔中郡,被懷王嚴詞拒絕。於是秦國扣押了懷王。遊騰勸秦王釋放懷王,秦王不聽。

    懷王被扣留期間,在齊國為質的太子熊橫卻答應向齊國割讓下東國五百裏地,從而得以回國繼承王位,是為楚頃襄王。回國後,頃襄王不願兌現承諾,於是齊國攻打楚國。隨後,一說頃襄王派大臣到秦國去求援,擊退了齊軍;另一說為秦國擔心齊國壯大,所以主動救楚。

    楚頃襄王元年(前298年),因秦國未能從懷王手中索要到土地,秦王發怒,攻打楚國,斬首五萬,取析地十五城而去。同年,孟嚐君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秦,期間施壓秦國釋放楚懷王,但秦王還是不同意。

    楚頃襄王二年(前297年),楚懷王逃走,秦國發覺後便關閉了通往楚國的道路。懷王逃到趙國,趙國不讓他入境。懷王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住。懷王隻好再次回到了秦國。

    楚頃襄王三年(前296年),楚懷王在鹹陽病逝。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懷王去世後,楚國人長久地思念他。故範增說:“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正因楚人對懷王的懷念,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項梁將楚懷王之孫熊心立為楚懷王,“從民之望也”。

    在屈原眼中,楚懷王就是那束光。

    政治

    早期,楚懷王任用昭陽、靳尚、上官大夫、昭睢、莊蹻、唐昧、屈原、昭滑、陳軫、蘇代、田忌、公孫衍等人,楚國一度人才濟濟,國勢大盛。楚懷王和唐昧積極變法,恢複了楚悼王、吳起時期的許多法令,調整楚國矛盾重重的各種利益集團的力量對比,抑製楚國的貴族集團,改革觸動了權貴階層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抵抗,改革失敗;曾被山東六國推為縱約長。又乘越內亂,攻滅越國,設郡江東,但中後期他誤信秦說客張儀,毀壞齊、楚聯盟,先後敗於秦、齊,失去漢中等地。在位時誤用佞臣子椒、子蘭、靳尚、上官大夫,寵愛夫人鄭袖,排斥左徒屈原,致使國事日非。後入秦被扣,死於秦國。

    經濟

    當時的楚國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與西亞、南亞的一些國家進行經濟交流,可以印證“世界第一大國”之說。[3]楚王為了便於商貿,楚國特地為商隊鑄造了用於免稅的金節,隻要出示金節,一律免征關稅。節用青銅鑄成,上有銘文曰:“得其金節則勿征”,“不得金節則征”。從享受國家免稅的優待看,楚國已牢牢把商業控製在官府手中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