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動的導遊旗

十七 稍麥傳說(2/2)

    可與之相比,稍麥卻不算是快餐。吃稍麥要有一種願意等、樂於等的幽閑心態,一邊喝茶一邊抽煙,一邊聊一邊等著。不是吃稍麥一定要等很久。最主要是因為稍麥是必須現吃現包,現包現蒸才行,稍麥又不像包子,可以提前包好上鍋,熟了以後即使暫時不出鍋,也可以存放一段時間。稍麥隻要蒸好就必須出鍋,出鍋就必須趁馬上吃,不能等涼了,一涼肉裏的羊油就會凝固,簿弱皮子就會粘連,那時即沒口味也沒外相。所以,吃稍麥就要先告訴老板要幾量幾量,或者要幾個幾個,呼市的稍麥一量是個都大均等,餡量相同,全搞包餡師傅一隻一隻的手工包成,這就是功夫所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成年男人,吃上三四量就已經是足飽了,老年人、女人、孩子,多的要上二三量,少的要的十幾個,或者蒸熟的,或者是煎熟的。稍麥油大,吃多了會膩,因此,為了中合這種油膩的口感,必少不了一種飲料——磚茶,而且必須是磚茶,其他的茶是解不了稍麥的膩感的。一隻鐵茶壺,一大把磚茶,倒一壺開水,取一隻茶杯,倒些許鹹鹽,衝到一杯濃茶,一邊品著茶,一邊幽閑地等著稍麥。不一會,三量稍麥裝在籠屜裏冒著熱騰騰的蒸氣端了上來。取一隻吃碟,倒一股香醋,拔一筷子炸辣椒麵兒,夾一隻稍麥,在碟裏滾上一滾,沾了醋和辣椒,送到嘴邊吹一吹熱氣,咬上一口,吸出內含的湯汁,再大咬一口,連皮帶餡一起送出口中,頓時羊肉的清香、蔥和薑的濃香,加上密製的料香,股股香氣順喉而下,直入髒腑,口舌生津,腸胃歡躍。吃得口喝了,再嘬一口磚茶,那就一個解渴。還有講究點的老人,自帶一袋鮮奶,倒一杯茶,就況一股奶,不一會兒,一杯奶茶就衝泡好了。

    任何一座城市中,最能真切感受到風土民情的地方很多,但其中,茶館飯館、集貿市場可以是最有代表和最貼近生活的去處。在呼市,如果你想了解本地人的生活,感受本地人的生活,那到老字號稍麥館裏叫上二兩稍麥,沏上一壺磚茶,或是叫上一碗羊雜碎,撕上一塊熱焙子泡在裏麵,這是再好不過的辦法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