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動的導遊旗

六 後生,捎上點點蓧麵吃哇!(2/3)

    蓧麵咋吃?

    蓧麵吃法頗多,風味各有幹秋。可以加工成窩窩、魚魚、儲格、拿糕、餃餃、塊壘、丸丸、飩鈍、撥麵、山藥扁魚子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餅、煮魚、炒麵、糊糊、燕麥片、方便麵等,不僅成為我們當地人的一種主要食品,而且是出口外銷的名牌產品。用陰山蓧麥加工製作的“壽”字牌燕麥片,蛋白質含量過國際市場名牌燕麥片的,脂肪含量降低到國際市場名牌燕麥片的,其它成分都不低於國際市場名牌燕麥片產品的含量。燕麥片的最大優點是含有極為豐富的亞油酸。據測定,在5克燕麥片中,富含亞油酸。它不但對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等老年性疾患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而且對治療糖尿病、脂肪肝等也有輔助作用。

    蓧麵是中華食品中唯一的“三熟”食品。哪“三熟”呢?

    一曰炒熟。即在加工麵粉時須先把蓧麥用大鍋清淨的水淘洗幹淨,晾幹水分後下炒鍋偏炒,待冒過大氣後,再炒至二分熟即可出鍋,上磨加工,籮出麵粉。

    二日燙熟。即在和麵製作食品時將蓧麵置於麵盆內,一邊潑入開水一邊攪拌,緊接著用手將麵盆內的塊壘狀蓧麵加水揉揣,達到“三淨”程度,再根據需要製作成各種所需成型食品。

    三曰蒸熟。即把製成的蓧麵食品用蒸籠蒸熟,方可食用。一般以聞到蓧麵香味,即可斷為已熟。

    由於蓧麵是高能食品,所以不能飽食,具體吃多少,前麵已經講過了。

    喜吃蓧麵不僅是我們當地人幾百年的飲食習慣,而且吃得很講究,一年四季吃法不同,各有風味。

    進入初春,廣大農村的新鮮蔬菜不多,而家庭淹製的酸白菜、酸圓菜相對比較充裕,將淹酸菜浸泡後,切碎同豬肉或豬油。粉條、山藥、豆腐等燴出一鍋燴酸菜,把蒸熟的蓧麵窩窩、蓧麵魚魚、蓧麵給格放進燴酸菜碗內,再放一些油炸辣椒調拌著吃,一兩碗進肚,身上頭上都出汗。

    進入夏季,新鮮蔬菜多了,蒸出蓧麵窩窩、魚魚或給格,用醋、醬油加水加鹽,調和成“冷鹽湯”,湯內加放蒸山藥薦薦、燒茄子、黃瓜、水蘿卜絲、韭菜和香菜段,再加一些大蒜塊或末,冷湯調蓧麵,幾碗下肚,格外爽口!剩下的涼湯再用開水一衝,各種調料的香味頓時被揮出來,就著熱氣兒,順口下肚,那叫一個痛快,我愛之更甚,很多時候,吃的蓧麵還不及喝的湯水多。

    進入秋季,農村自種的山藥、番瓜、白菜、圓菜等都可以自食自用了,冷調蓧麵和熱調蓧麵皆宜。吃冷調蓧麵,與夏的吃法大體相同,也可以在涼鹽湯內置入剝皮後碾碎的煮山藥與蓧麵一起冷調著吃。熱調蓧麵,就是以新山藥、新番瓜、新白菜為主要材料,燴上一鍋大燴菜,調上熱騰騰的蒸蓧麵,吃上幾碗,特別的可口!而要起與蓧麵的絕配,那非得是我們武川縣的水和武川縣的山藥蛋蛋莫數了。武川縣地處大青山以背,南接陰山,北連昭河草原,盛產蓧麥和土豆,而且土豆口質極佳,沙甜香潤,就算是不經任何加工,直接拿來烤著吃都很誘人。而我們本地要吃蓧麵,絕對少不了山藥蛋蛋,少了就不是我們內蒙的蓧麵了。至於武川這是啥地方,如果你懶得上網查,那就算耐心地等我在以後介紹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