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陳家

正文 二四六章吳鐵成遊吉林遭譏諷(2/3)

    臨行時,李宜春將王宜之和陳靖亞拉到吧背人處,對兩人說道:

    “錢款均已轉到你們廠的賬戶上,這幾批訂單的利潤總廠一分不要,全部交由你們用於哈爾濱分公司的基礎擴建工程。還有,總司令讓我告訴你們,東三省的工業基礎應集中在京奉鐵路一線,盡可能與關內連成一體。你們那裏就是個糧食生產基地,工業規模無需搞得太大。千萬記住,切不可被蘇聯人給利用了。”

    吳鐵成打著代表國民黨中央政府宣撫參加中東路之戰官兵,勘察黑吉兩省工農業成果之名,向張學良提出赴黑吉兩省調研的請求後,張學良並沒有拒絕,而是直接組織了一個由各方來沈代表、東三省軍政大員,組成的一個龐大的考察團,由沈陽出發開始了考察東北工農業之旅。

    南滿鐵路上一列軍車在飛馳,車身上懸掛的青天白日漫地紅旗獵獵作響。火車頭後麵連接著七節藍鋼皮客車,上麵坐滿了各方代表和東北軍政大員,後麵三節平板車是張學良的衛隊,車上架著六門防空用的機關炮,士兵一律頭戴鋼盔,抱自動步槍而坐。南滿,南滿鐵路及兩邊十五裏範圍內都是日本滿鐵的附屬地,少有懸掛青天白日旗的軍列在這條鐵路上行駛。當這列裝備豪華,旗幟鮮明的軍列飛馳而過時,鐵路兩邊的日軍警及日滿鐵人員難免指指畫畫議論不休。

    從這陣勢來看,這不像是一次考察,更像是一次示威活動。張學良想通過此次考察告訴日本人:不管關內打的多熱鬧,在帝國侵略者麵前,中國人還是很團結的。

    經過半年的建設,黑吉兩省屯墾規模已經達到了幾十萬頃之多。四萬多在這次整軍中被編遣的東北軍官兵,及三萬多被蘇聯驅逐過境的旅蘇華員得到安置。七八萬軍民在荒無人煙的大荒之地,整修了三條共九十公裏的公路,開墾出了肥沃的農田,蓋起了農舍菜園及學校。

    時過五月,正是各色植物瘋長的季節,春天種上的大豆高粱,綠油油的漫山遍野的蔓延開來。種高粱是為解決屯墾軍民的口糧,種大豆則是為了配合東北的大豆出口貿易所用。

    考察團在參觀了堪稱東北最大規模的哈爾濱民生廠後,又乘汽車奔赴吉林各屯墾區實地考察。

    在吉林屯墾區內的軍民除了被編遣的東北軍官兵外,還有遭蘇聯驅逐的旅蘇華員。因為這些人在蘇聯生活久了,身上難免會遺留一些蘇聯的痕跡。

    吳鐵成見許多在地裏耕作的農民頭上戴著,除去徽章的蘇聯紅軍帽,便對張學良說道:

    “這裏與鬆花江以南簡直就是兩重天啊!哪裏是黨國的天下,這裏可謂是紅透了半邊天了。”

    在一旁陪同參觀考察的吉林屯墾公署署長趙維楨,本來就對中央政府一肚子意見,聽吳鐵成言語中有汙蔑吉林屯墾區已經被赤化之意,便毫不客氣的反駁道:

    “咱這些吃高粱米的雖然比上不上那些吃大米的南方佬,但我們跟蘇聯人真刀真槍的幹過,而那些整天高叫拒俄反赤化的人呢隻會耍嘴皮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