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沐猴而冠的衍生故事(1/2)

    沐猴而冠是句成語,用句俗的歇後語來解釋,就是狗戴帽子--裝人。此話,原本是用來罵楚人的,因為當年的楚人把獼猴稱為沐猴,正好那位力可拔山的項羽先生,在進了鹹陽之後,不在現成的皇宮裏做皇帝,非要回家鄉去顯擺,說是富貴不還鄉,等於繡衣夜行。於是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擺隊南歸。有人批評道,難怪人說楚人沐猴而冠。

    說項羽沐猴而冠,其實一點都不冤枉,這種燒房子連帶燒書(秦火剩餘的皇宮藏書),之行,連他的同鄉同為楚人的劉邦都不如,這位仁兄雖然進了宮,見了美女眼睛就發直,畢竟不會這樣暴殄天物。項羽居然還有臉把這位一針見血的批評者抓住,丟進鍋裏給煮了,等於直接驗證了批評的無比正確。

    接下來要講的沐猴而冠的故事,已經不是對強者的批評諷刺,反而是強者對弱者的嘲弄。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晚清太平天國大動蕩的之際,當時湖南巡撫駱秉章養了一個寵物,一隻大馬猴,這隻大馬猴,巡撫走到哪兒,它跟到哪兒,沒事就把隨從戈什哈的大帽子,所謂頂戴(巡撫的隨從,自然是有品級的,當然有官帽子),摘下來戴在自己頭上,戴夠了,就隨地一扔,泥裏水裏。隨從恨得壓根癢癢,但巡撫大人的寵物,哪個敢說個不字,戲弄,也隻好隨它戲弄。馬猴搶人帽子,固然是天性使然,但它的主人不管,任其胡鬧,看來是成心借這個猴子,演一場又一場的弄臣插科打諢的好戲。清朝的大帽子,現在的人已經相當熟悉了,為了應付一出又一出清宮戲的需要,跟假辮子一樣,做道具的廠家,不知做了多少,沒想到在當初,這玩意居然就有這樣的遭遇。

    自己人圈裏的人猴鬧劇,就像是一種征兆,很快就引來了模仿者,模仿的人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打進廣州的英國和法國人。英法聯軍占領廣州之後,隻是把總督葉名琛押走,依舊讓旗人柏貴做他的巡撫,街上,依然有清朝官員在管事,名義上,廣州還是清朝政府在統治,華洋雜處,華人官員為傀儡的境況,讓生活在異域的洋人們,發現了一種讓自己開心的好辦法,他們逼迫為他們拉車抗包的苦力,戴上清朝官員的大帽子,為他們服務,帽子掉了,就讓人撿起來再戴上,他們在一旁看著,哈哈大笑。有時甚至直接把“在任”的清朝官員的頂戴摘下來,扣在苦力頭上,看著雙方的窘態,自己樂不可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