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張文祥刺馬案的破案思路(1/2)

    張文祥刺馬,是晚清第一號大案和奇案。說它大,是因為清朝分量最重的方麵大員兩江總督,當街被刺。說它奇,是因為凶手雖然當場遭擒,經反複審訊,案子其實並沒有破,最後隻得攀上莫須有的海盜,草草收場。在那時,慣例是案子破不了就扯到海盜頭上,反正海盜虛無縹緲,抓不住,逮不著。

    可有意思的是,案子出來不久,其實並不真的了解真相的老百姓,卻給案子編出了一個故事,故事越編越像,最後的情節大概是這樣的,馬新貽在參與平叛的過程中,被長毛的將領張文祥等人俘獲,但是馬新貽卻成功地說服了張文祥他們歸順朝廷,並與之結為兄弟,從此,幾位歸順者在馬的手下為將,而馬看上了其中的一位(一說姓曹,一說姓陳,還有一說姓彭)的妻子,為了霸占結義兄弟的妻子,借故殺之,張文祥憤而離去,發誓為友報仇,隱忍若幹年後,終於有了機會,一擊成功。

    一個具有很明顯的政治意味的大案,變成了一場倫理道德江湖道義的正邪之爭,用今天的眼光看,還有幾分像是男女情色糾葛。馬新貽殺人命占人妻,蔑視江湖道義,張文祥挺身仗義,為民除害。其實,把馬案扯到男女之事上,在當時隻是傳聞的一種,更具政治陰謀色彩的傳聞,比如馬新貽跟淮係丁日昌的糾葛,比如湘係的地盤之爭,比如馬與回亂的關係等等(馬新貽係回民),都無人理睬。顯然,隻有這種事,老百姓才喜歡,也可以演繹出更多更豐富的情節來。從晚清到民國,評書、彈詞、京劇、話劇演個沒完,前不久,還有人根據這個故事,拍了部電影《兄弟》。

    這個故事,最大的破綻是,實際上找不到馬新貽曾經被俘的證據,隻要沒了這個環節,整個故事就連不起來。況且,就算有這麽回事,身為文人的馬新貽,在幾個昔日的長毛手握重兵,在麾下任職的時候,似乎不大可能為了一個女人,冒這樣大的風險,除非他是個愛情至上主義者,顯然,在那個時代的中國,這種人幾乎是不存在的,至少在朝廷命官中不可能存在。

    從行刺的表現看,張文祥很像是個職業刺客。時機選擇,行動把握,最後一擊,幹淨利落。由於是一人做事,沒找幫手(顯然是為了不牽扯更多的人),因此也無法安排退路,無退路,也就不逃了。遭擒之後,前後三個大員審訊,無論是江寧將軍魁玉,漕督張之萬,還是回任江督的曾國藩,威脅利誘,大刑伺候,始終堅不吐實。

    這樣老謀深算行動果斷的好手,如果說沒有背後主使,花重金收買,僅僅是審訊出來的那個說不清道不白的個人原因,什麽妻子跟人跑了告狀不準,什麽開小押(賭博)而遭到禁止,是很難服人的。但背後主使為誰?當時人有兩種猜測,一是說跟淮係的地方大員丁日昌有關,因為丁的兒子縱奴殺傷人命,承辦案件的人就是馬新貽。一說則是跟湘軍舊部有關,說是這些人因馬是回民,懷疑他的忠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