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張文祥刺馬案的破案思路(2/2)

    在我看來,刺馬案很非常有可能跟當時的時政有關,張文祥背後多半有人,找這些人,有兩個方向可以考慮。其一,是湘淮軍的勢力。我們知道,打平長毛,使清朝死而複生,最大的功勞是湘淮軍。湘淮軍之後,中國的政局就進入了一個督撫專權的半軍閥時代,地盤的爭奪,是最大的勢力紛爭。清朝有兩個總督職位是最重要的,一個是直隸總督,可以兼北洋大臣,直接影響朝政;一個是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控製江南財賦之地。而天下甫定,朝廷就用一個跟湘淮勢力無關的人占了兩江總督的位子。在朝廷,也許是一種牽製,就像抬高左宗棠打壓曾國藩和李鴻章一樣,但在湘淮勢力看來,則是一種對自己的削弱,或者無視。仗剛打完,原本是要大家按功勞和實力分贓的,馬新貽雖然也在戰爭中溜邊攙和過,實在算不得什麽了不得的功臣,這麽快就爬到這麽重要的位置上,沒人服氣,一句話,不公平。殺了馬新貽,給朝廷一點顏色看看,讓分配回歸“公平”,無疑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其二,被曾國藩解散的湘軍舊部,也很值得懷疑。研究幫會史的人都知道,自太平天國滅亡,幫會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解散的湘軍舊部,進入了幫會。曾國藩知道,他創立湘軍,開創了清朝兵為將有的新體製,這種“私兵”,為朝廷平叛當然可以,但也未嚐不可自己獨立,割土裂疆,乃至推翻朝廷。作為理學家的曾國藩,既沒有心思奪了朝廷的鳥位,也不想朝廷猜忌他另有所圖,所以,選擇了一股腦把二十幾萬湘軍解散掉。此舉,他把自己洗幹淨了,可是,幾十萬跟著他的大兵可倒了血黴。在那個時代,出來吃糧當兵,是一輩子的事,不圖升官發財,也圖個養老送終,那時候沒有軍轉幹部安置這回事,凡是當兵的,隻要不死,就要在軍隊裏吃一輩子。少數人固然可能升上去,做地方官,還有人搶東西搶多了,回鄉做土財主。但是多數人,包括大量有軍功,而得不到應有的酬勞之輩(湘軍裏,掙得頭品頂戴而還做哨官,有二品功牌當士兵的,比比皆是),卻還指望著自己的部隊呢。因此,這些人從此進入黑社會,搖身一變,成為幫會的骨幹,一點都不奇怪。這些人搞起幫會,要幹件大事揚名立萬,選擇非湘淮係的馬新貽下手,幹了之後,再製造一點有關馬新貽如何不仗義的緋聞,非常有可能。事實上,從此以後,青紅幫在長江流域,就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力量。

    其實當時的朝廷,也未嚐對此沒有覺察。案發之後,馬上派曾國藩回任,就是一個信號,而且對丁日昌一點追究之意也無。看來西太後老佛爺知道,此事固然“甚奇”(西太後見曾國藩時語),但不宜深究,還要賣給湘淮係一個麵子,此時,此事,大概隻有曾國藩,才能鎮得住局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