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沐猴而冠的衍生故事(2/2)

    這樣的故事,到了上海租界,居然成了常態的演義。有段時間,凡是在租界裏服役的中國人,無論拉車還是運東西,甚至傭人,一律戴大帽子,這個大帽子,雖然未必是正牌的官家頂戴,但卻跟官帽子一模一樣,擺明了,是拿我們的朝廷命官尋開心。

    拿一個國家的朝廷命官尋開心,無疑是對這個國家所有人的羞辱和嘲弄,在那個時代,這是很多來華洋人的共同愛好。但有意思的是,這種羞辱,在當時並未引起被逼參與其間的中國百姓的強烈反感,所有的苦力,都恨順從,戴也就戴了,洋鬼子開心,他們也無所謂。你可以說,中國底層的百姓麻木不仁,沒有民族意識,也可以說,中國的官,其實跟老百姓的距離,並不比洋人跟百姓更近,在很多情景下,百姓對於官員,甚至滿懷怨恨,辱官,不等於辱民。每次洋鬼子打進來,都有膽子大的百姓,主動出來跟洋人做生意,而中國的官方,卻一麵千方百計在自己的國土上防止洋人的奸細,一麵擔心刁民乘機造反。如果說,駱秉章縱容猴子羞辱他的隨從,暗含著官場位居高位者對小官吏的輕蔑,洋人捉弄中國官員的帽子戲法,卻隱含著中國古已有之的官民裂痕。

    自中國的大門被人用大炮轟開,中外衝突,一直多體現在官員跟洋人之間。清朝官方花了很大的力氣,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也由於基督教在華如水銀瀉地似的傳播,才在民間激起了以民教衝突為象征的華洋民間層次的對抗。即便如此,殺洋滅教的義和團,也一樣仇官,動輒平白無故地把官員拖出轎子,加以折辱。沒辦法,一個王朝的末世,官員無論大小,似乎都意味著貪官汙吏,即使在對抗西方侵略之時亟需官民合作,但現實卻處處是官民敵視。這種分裂,如果有人點明清朝統治者其實是應該被驅逐的“韃虜”,那麽,作為披發左衽胡服一部分的大帽子怎樣被羞辱,就更沒有人在意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