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曆史與現在

正文 文昌帝君的聯宗故事(2/2)

    隻不過,傳說中姓張的神,絕不止梓潼神張惡子一個,據說灶君姓張,玉皇大帝也姓張,跟張獻忠比較對脾氣的張飛,也早就被封了神。張獻忠要跟神套近乎,跟上麵的這三位套一套,看起來都更有道理,幹嘛非得跟一個主管讀書人命運的文昌帝君論一家子。顯然,這裏有名堂。

    張獻忠名聲不好,嗜殺成性,據說把四川人差不多都殺光了。無疑,這裏有後來文人的誇張,按他們的記錄,好像此人活著就是為了殺人而殺人似的,毫無道理可言。其實,張獻忠跟李自成一樣,都不是一般的毛賊,都有天下之誌,也就是說,想要打天下,做皇帝。雖說玩的比較糙,又沒什麽正經人來幫他們,他們都在建自己的國,也設官治民,也登基立朝,也開科取士,隻是所有的事兒,都弄的比較亂,規矩立不起來,體係也就紊亂,玩的大,垮的也快。

    事實上,多少代的農民起義者,隻要有點誌向的,都對讀書人比較好,特別希望這些讀過書的高人給他們出謀畫策,做軍師,能掐會算,陰陽有準。再不濟,也可以為他們書寫文書,草擬家信,逢年過節,寫個對聯什麽的。張獻忠自然也不例外,他也希望讀書人能為他所用,否則那麽著急開科取士幹嘛。以四川一地,一次開科,便取了一百多個進士,說明一方麵他樂意收攬,另一方麵也有讀書人前來投效。廬州的一個秀才,在城陷之後被掠進張獻忠大營,由於比較乖,備受優待,營裏的大小頭目,張口閉口尊之為“相公”,不僅好吃好喝,而且還給他配了一個漂亮的臨時娘子。(餘瑞紫《張獻忠陷廬州紀》)

    然而,跟後來的太平天國開科一樣,天下未定的時候,有點來頭的讀書人是不會貿然“從賊”的,況且,張獻忠又是這樣一個脾氣粗暴,反複無常的武夫,開始的時候,他殺的士人,往往都是激烈抵抗,不肯為之所用的,逐漸發現已經歸順的士人也不可靠,經常跟敵方暗通款曲,於是,殺,殺,殺,殺,殺,殺,殺,據說張獻忠還為此立了一個“七殺碑”,越是讀書人越要殺。已經跟張獻忠聯了宗的文昌帝君張惡子,碰上這麽一個同宗,硬是一點運氣也給不了家鄉的文人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