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Ⅱ

正文 第20章 好歹都是讀書種(1)(3/4)

    不過,一生嘻嘻哈哈,老不正經,拿肉麻、下流當有趣的吳稚暉,也有不爽的時候。第一次是甲午之後,知識分子鬧變法,康有為叫得最凶。公車上書之後,同為舉人的吳稚暉慕名去見康有為,說起中國之病,公推“八股”、“鴉片”和“小腳”(纏足)為三害,由是約定,大家不再參加科舉考試。三年後,吳稚暉老實地遵守了約定,沒有下場,可是康有為和弟子梁啟超卻照考不誤,康有為還中了進士。吳稚暉一怒之下,一度憤而“反動”,故意跟進步潮流唱反調,為難追求新思潮的學生(時吳在北洋學堂教書),好不容易才回過味來,死活也不肯在北方跟康梁們一起幹了,跑到家鄉,另起爐灶。後來吳稚暉從康黨變成革命黨,估計跟這次“上當受騙”很有關係。

    吳稚暉的另一次不爽的經曆,跟《蘇報》案有關。亦宦亦商的陳範接手《蘇報》,半出於對朝廷的不滿,半出於銷路的考慮,將報紙交到了愛國學社裏筆和嘴巴都很厲害的一幹人手裏,吳稚暉也算是其中的一個。這些人在報上大罵皇帝,罵得北京的西太後坐不住椅子,動用國家力量來懲辦“亂黨”,具體的經手人卻是很開明的俞明震。俞明震兵馬未動,卻先托關係找到了吳稚暉,在出示了朝廷要將《蘇報》同仁拿辦正法的諭旨之後,卻連說“笑話,笑話”,並說他們以後可以多聯係,告知了聯係的方式,最後暗示,吳稚暉可以出國避一避,去歐洲、美國均可。對於俞明震的賣好,吳稚暉和《蘇報》的同仁蔡元培、章士釗、章太炎和鄒容等人,開始是當笑話聽的,由於有租界的庇護,他們根本沒把北京那個老太婆的雷霆之怒當一回事。在此之前,租界當局已經找過他們若幹次,並保證說,隻要他們不私藏軍火,僅僅是批評清政府,沒有關係。但是,他們沒有估計到的是,即使是西方國家,國家的利益和言論自由的理念比起來,後者依然脆弱得很。當西太後很是認真的時候,已經跟清政府達成了協議,而且有四萬萬白銀的賠款厚利要拿的西方國家,多少都是要給點麵子的,盡管這個西太後,剛剛很不人道地把一個“持不同政見者”杖斃掉了。於是,《蘇報》案發了,章太炎和鄒容進了租界的監獄,雖然在清政府看來是重罪輕判,但畢竟有人受了懲罰。在《蘇報》同仁大多避開的同時,吳稚暉走得最遠,真的去了英國,全不在意英倫居大不易的花費。

    案發後,有消息傳出,說章太炎和鄒容的入獄,是吳稚暉告的密。當然,這是冤枉的。盡管吳稚暉走得遠了點,如果僅僅為了避難,似乎沒有必要,但章、鄒二人的落網,的確跟吳稚暉沒有任何關係。因為當時辦案的人,無論是中國方麵的官員還是租界的巡捕房,都沒有任何的熱情,事還沒辦,空氣早就放了出去,咋呼得地球人都知道了。章與鄒的被捕,完全是這兩人的自投羅網,找上門去的,大概就是想弄出點事來,好擴大影響。這裏麵,抓人的和被抓的,沒有丁點的秘密可言,當然也就沒有密可以告。至於為什麽俞明震偏要找上吳稚暉,很可能是因為這些人裏,隻有吳稚暉是江蘇人(還是紳士),而俞恰在江蘇做官,身家事業都在江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