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底稿: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Ⅱ

正文 第20章 好歹都是讀書種(1)(4/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吳稚暉這兩次際遇,的確有點冤,以至於事情過了很久,這位黨國的“稚老”,依然忿忿不平。不過,這個“冤”,也反映出吳稚暉其實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瀟灑和狂放,對於自己沒有拿到進士的頭銜,多少還是有點惋惜,對於清政府,或者說對一切大權在握的人,也有相當清醒的認識。一個《蘇報》案,章太炎自投羅網(還是有風險的,畢竟沈藎剛剛被杖斃),而吳稚暉卻遠走歐羅巴;回來以後,雖然身屬革命黨,信仰無政府主義,但暴動暗殺的事情(這恰是歐洲無政府主義者的拿手戲)卻一點也不沾邊,既比不上幕後策劃的蔡元培、陳獨秀,更比不上親自動手的吳樾和汪精衛。再以後,我們發現,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吳稚暉,對於最有權勢的那麽幾個人,卻連小罵都沒有,無災無害地做著國民黨的中常委。1949年江山易色,蔣介石周圍像吳稚暉這樣專門舞文弄墨的人,戴季陶自殺了,陳布雷也自殺了,可吳稚暉卻活得好好的,吃得下,睡得香,躲到台灣,活到自然死亡。

    文人打手的故事

    張繼是國民黨元老,屬於文官,不過他的這個文官,在年輕的時候,卻以能打聞名。張繼當年也是公派留日生,但很早就因受不了日本人的嘲笑,剪了辮子,很為留學監督姚某看不慣,總是說三道四,說得張繼性起,約了同為剪辮黨的陳獨秀、鄒容,找個茬子,一個抱腰,一個捧頭,一個揮剪,把監督大人的辮子也給哢嚓掉了。監督大人官做不成,張繼也隻好做革命黨了。

    說起來,革命黨起事的資格,要比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保皇黨老得多。但自從保皇黨流亡海外,康有為拿著一個假的衣帶詔,以一介冒牌的帝師的身份,在海外華人華僑中招搖,居然後來居上,很有市場,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雙方各開大會,往往是保皇黨的會人多勢眾,這次第,令革命黨人很是氣悶。這個時候,教科書上說,革命黨和保皇黨開展了一場大辯論,在辯論中,由於主持《清議報》的梁啟超這支筆,敵不過主持《民報》的章太炎的那支筆,所以,革命戰勝了改良。其實,要論宣傳,梁啟超的時務體絕對天下獨步,怎麽可能輸給為文古奧的章太炎?原來,這裏麵另有內情。

    在章太炎跟梁啟超打筆仗的同時,張繼也上場了,他的武器不是羊毫,而是一柄粗大的棗木手杖。每逢保皇黨開會,張繼便領了若幹健將,殺將前去,二話不說,揮杖便打,梁啟超們開始還欲與之理論,可是棗木杖招招見肉,秀才遇見兵,隻好落荒而逃。隻要保皇黨人開會,張繼不知道便罷,知道便去打,非打得人家雞飛狗跳而後止。保皇黨人雖多,但架不住張繼之勇,所以每打必敗。當時,同盟會和保皇黨人的基地都在日本,而日本警察雖然效率很高,但對這種中國人之間的內訌,根本沒有興趣理會。久而久之,保皇黨人的活動在日本都沒辦法進行了,又過了一段時間,至少在聲勢上,革命戰勝了保皇。當時,同盟會有四大打手,張繼排行第一。

    張繼打手的英姿,到了老年,又得到了一次施展的機會。那是1935年,國民黨在南京開大會,上海的洪幫受某些勢力的指使,派出刺客化裝成攝影記者,行刺國民黨要人。結果臨場的時候蔣介石不在,刺客便對汪精衛下手,剛開一槍,便被兩人製住,一人抱腰,一人卡住手腕奪槍。奪槍者為張學良,抱腰者,乃年逾七十的張繼。能當刺客,當刺殺國民黨要人的刺客,大抵都有兩下子,居然被張繼一抱而不能動,可見昔日打手不減當年之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